格尔尼卡画作赏析,美国国务卿都忌惮的名画《格尔尼卡》是怎样成为“反战标签”的
关于【格尔尼卡画作赏析】,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格尔尼卡画作赏析:美国国务卿都忌惮的名画《格尔尼卡》是怎样成为“反战标签”的?
2003年2月5日,纽约,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室外,美国时任国务卿林·鲍威尔在闪光灯下,声称萨达姆政权可能生产了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美国以此为借口宣布进攻伊拉克。
在鲍威尔身后,有一块印着联合国徽章的蓝布,这块巨大的蓝布遮挡的就是毕加索的名作《格尔尼卡》的复制品挂毯。
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室外的《格尔尼卡》复制品挂毯
在这样一副反战名作前面宣布发起战争,无疑充满了讽刺,此地无银三百两地遮挡《格尔尼卡》反而增加了它的力量,大量抗议者在街头高举《格尔尼卡》图像来反对鲍威尔的行为。
作为一幅画,《格尔尼卡》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能让那些挑起战争的人感到忌惮?它是怎么从一件艺术品成为一个反战标签。英国学者詹姆斯·艾德礼《格尔尼卡:毕加索的愤怒与人类战争的反思》为你讲述这幅旷世名作背后的故事。
《格尔尼卡:毕加索的愤怒与人类战争反思》书封
1.《格尔尼卡》缘何而起?
1937年的一天,西班牙政府的代表团敲开了毕加索在巴黎第23街的公寓大门,说服他为5月开幕的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贡献一幅重要作品。
毕加索和《加泰罗尼亚人》在他的奥古斯丁街的画室里,1939年
就在前一年的夏天,西班牙驻摩洛哥军队在佛朗哥和莫拉将军率领之下发动叛乱,西班牙内战就此爆发。
与《格尔尼卡》作为和平象征的意味相反,政府希望借此结束英、法、德对西班牙的武器禁运,装备一支军队去对抗反叛者。
原本讨厌委托创作,不关心政治的毕加索被这半年来发生的事件冲垮了内心屏障。他在听说独裁者弗朗哥和他的追随者们疯狂的语言和残暴的行动后,写道:“西班牙战争是一种反动——反人民、反自由”。
在自己的出生地马拉加被空袭后,毕加索创作了蚀刻版画《佛朗哥的梦幻和谎言》。这幅描绘淫秽可笑、一只独眼、两个大鼻孔,为虚荣和凶残本能所陶醉的佛朗哥将军的形象,明确表达了他对内战和引起内战的人的感受。
《佛朗哥的梦幻和谎言》,1937年1月8日
正当毕加索寻找主题时,一个悲剧事件发生了:1937年4月德国空军对一个不设防的巴斯克小镇格尔尼卡进行了轰炸。分崩离析、末日、熊熊大火。恐惧从格尔尼卡向外蔓延,带着各种消息像压抑的浓雾一般从门缝渗进毕加索在巴黎的画室。
在花神咖啡馆的谈话中,刊印的废墟照片里,各类报道的字里行间,毕加索获知了格尔尼卡的惨状,开始了这幅旷世名画的创作。
2.《格尔尼卡》是如何诞生的?
《格尔尼卡》是以公开方式创作的。具有影响力的与艺术家、作家和其他文化界人物应邀到画室观看它的创作过程。毕加索的情人多拉·马尔用照片详细记录了作画的全部进展。
有趣的是,在这些黑白照片记录的变化中,却如画家本人所说“尽管外表改变了,但最初的‘视觉’几乎保持不变。”
《格尔尼卡》素描 1937年5月1日
冷漠无情的公牛和痛苦嘶鸣的马都出现在最初的两幅素描中,在之后的几天被翻来覆去地摆弄。“哭泣的女人”在草稿中反复出现,那张神情错乱,张口悲泣的脸不断被调整,直至在画面中定格。
《格尔尼卡》演变的照片
毕加索曾试图让受伤的士兵举起一只肌肉发达的手臂,拳头紧握一捆谷物。而这些最后都被一个介于眼睛和聚光灯之间的某种东西取代,最后演变为成稿中的电灯泡。
这个电灯泡发出暗淡的光亮,与女人手握的灯,形成画中的两个光源。毕加索这种选择性聚光,借鉴了他的视觉导师弗朗西斯科·戈雅的《1808年5月3日的马德里》。戈雅画中的光源来自置于地面的方形灯笼,毕加索称“那盏灯笼是死亡” 。
《1808年5月3日的马德里》,1814
这些摄影作品不仅是记录,而且对画作产生了影响。马尔认为象形元素和主题组成的《格尔尼卡》“就像一张照片”,反映格尔尼卡被摧毁的一个瞬间。
5月1日创作第一幅画开始,整个创作持续了一个多月。毕加索讨厌完成一件作品。他的助理罗伯特·马塔的日常工作就是试图阻止他继续画下去,把《格尔尼卡》从画室弄出来。
3.从艺术名作到反战标签
从《格尔尼卡》创作至今,已经过去了80多年,《格尔尼卡》已经超越了艺术作品本身,成为反战标签,展现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20世界60年代,《格尔尼卡》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而此时这个却正置身于战争之中。这幅画的细部经常出现在反战抗议横幅上和标语牌上,它所展出的房间成了抗议越南战争集会守夜活动的现场。
鲁道夫·巴拉尼克:《现在就停止越南战争!》,1967年
1967年,400名艺术家和作家向毕加索请愿,要求他将《格尔尼卡》从美国弄走。他们写道:“请在战争期间从美国撤回你的画,以此使你这幅画的精神发扬光大,让人们再次感受到它要传递的信息。”《格尔尼卡》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格尔尼卡》也给了后世许多艺术家灵感,美国艺术家林戈德曾创作《美国人民系列第20号:死》和毕加索一样,她画的是一场灾难,但主题不是空中轰炸,而是60年代美国街头爆发的种族冲突。
《美国人民系列第20号:死》,1967年
这幅画对《格尔尼卡》构图的借鉴十分明显,延续了毕加索立体主义扭曲的风格,画中人物那些狰狞的绝望的面孔,表达了画家对于种族冲突与极端暴力的强烈反对。
时至今日,局部的战争与暴力冲突仍旧在世界各地上演,但人们对于和平的追求从未间断,《格尔尼卡》的存在时刻提醒着后人是战争因何而起,为了和平,人类付出了多么惨痛的代价。
本书摘录自「里程碑文库」第一辑《格尔尼卡:毕加索的愤怒与人类的战争反思》
2、格尔尼卡画作赏析,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与元宇宙的艺术
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与元宇宙的艺术
——北约峰会领导人配偶合影的背景画
文、曹喜蛙
今年的北约峰会在西班牙举行,从媒体报道看历史将证明这是一次失败的峰会,本文不谈这次峰会内容,也不谈这次峰会的花絮,作为一次世界性的大爬梯,北约峰会领导人配偶合影那张照片的背景画引的话题有点少,那张画《格尔尼卡》出自大师毕加索之手,毕加索也是令西班牙人骄傲的世界艺术家。
《格尔尼卡》是以1937年4月26日发生的一次战争性灾难事件为背景:这天,德军对西班牙北部的小镇格尔尼卡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轰炸,使格尔尼卡被夷为平地,肯定会勾起人们关于历史、现实、未来的许多叠加复杂的思考,这就是艺术作品的伟大、魅力,也是艺术家永远与时代脱不开关系的文化纽带,艺术家与时代是互相加持的,互相须臾离不开的,再纯粹、抽象的作品也呼吸的是他所在时代的空气、水、观念和颜料,即使当下的自媒体、元宇宙也只是更自由的呼吸。
北约峰会领导人配偶合影(自媒体版本之一)
《格尔尼卡》有它的独特魅力,这个来自创造它的艺术家的立体主义艺术,也来自它特有的现代文化背景,毕加索是立体主义艺术的大将,受现代主义的文化熏陶极深,在他的艺术中把这些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即使表现悲情也是那么大气。在《格尔尼卡》中有多个层次的预言,他把他要表现的物象全部打碎、精确的分解,然后重新把它们做了立体主义艺术的重构,与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哲学思辨、社会发展、宗教信仰都相一致,预示二战后全球化、自由化、和平鼎盛的一个人类新世界,乌托邦、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几乎相安无事,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年真的是人类的新黄金时候,尤其在中美贸易战、新冠**一再变异、俄乌战争爆发,人类已经开始回顾那个时代原来是那样的美好,我们还能回到那个时代吗?对未来人类恐怕多是悲观的,在未来的短期比如十年、八年内恐怕都很难回去了,拟全球化、后冷战的时代、分崩离析的价值观混乱的社会已经拉开序幕了。
当然,人类依然是有希望的,毕竟人类在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初的新黄金时代还是有灿烂的文化遗产,如果人类能够反思、善于利用这些遗产,在二十一世纪人类还是能创造出不愧于时代的贡献,尽管在一个相对脆弱各个区域的人类共同体里,寻找到一个相对和谐、相对自由、进步、合作的新白银时代,我们新时代各个区域的文化艺术需要表现、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元宇宙,也许现实的世界还是割裂的但却有一个更有魅力相互融合、相互平衡的元宇宙,由相安无事、相互竞争、相互吸引到最后的人类共同体不是不可能,一个世界好不算好,两个世界好那才叫世界好。
毕加索,油画,格尔尼卡,7.76mX3.49m,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
回到《格尔尼卡》这幅画,它表现的是那次轰炸的惨烈,但它并不是单独表现痛苦,而是要给予人们以希望,也是马的勇猛、希望与牛的沮丧、反思的表现,也预言了未来世界有可能的分崩离析。一幅画是视觉的,是通过视觉符号表达的,符号可以有多个指向,有美好的指向,也有焦虑的指向,同样一幅画有人看了抑郁,有人却看出快感。比如这次北约峰会领导人配偶就选择以《格尔尼卡》为合影照的背景,这些花枝招展、西装笔挺的领导人夫人、先生,几乎各个表达了对主办国的招待满意,至少表面上各个都是对这次西班牙之旅或西班牙剧组都十分满意。《格尔尼卡》这幅画,在这次北约峰会只算个小剧场,也上演了一出不错的剧目,但今后的剧目恐怕会多一些。
《格尔尼卡》只是毕加索画笔下表现的那三个多小时的轰炸,试想想,如果那三小时如果发生在今天,就有许多不同的手机以不同的角度去拍,同样在视频库里肯定有不同的见证,甚至还有真切的体验和感受。北约峰会领导人配偶合影,现场肯定有不止一位摄影师、工作人员,肯定有很多相机、手机都拍了,肯定有不同的版本,这不同的版本就有不同的说法,再加上不同媒体、撰稿人、编辑的主观的取舍,肯定就有不同的想要的效果,不像《格尔尼卡》只有毕加索的一个版本。
艺术家毕加索
当然,在元宇宙环境下,可以制作一个元宇宙版本鲜活的《格尔尼卡》,甚至版权可以还是毕加索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只要毕加索的后代授权。元宇宙其实没有什么新鲜的,比如俄乌战场的无人机、星链、精确制导等早就遍地开花了,这些战场上的实战早就超过虚拟游戏的电子穿戴了,只是普通大众还没有真实的感觉到,没关系这只是传导的延缓滞后,就像那句话说的,让子弹慢慢再飞会儿。就像互联网的短视频,一开始大家还不习惯,或者还受流量的限制,这不大家今年就感觉到了短视频传播的厉害了,从年初的铁链女,到现在的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等等,都是短视频自媒体引起的社会运动,其实以前那些事情早都存在了,为什么现在才爆发,都是因为短视频自媒体的普及,尽管在此之前互联网自媒体早就存在了,但受流量的限制,而如今5G手机普及了,谁都可以拍视频、发视频了,从文字、图片到视频就是一个飞跃。
艺术重在原创,元宇宙时代艺术更是如此,尤其在复杂融合方向的创新,如虚拟加现实的新艺术。一时半会有的艺术家还被一些新概念、新名词弄糊涂,其实再新鲜的词语、概念都离不开基础的东西,如空气、水、土地、粮食、高楼、宇宙飞船、外星球探索等,就像画画是艺术的基础,再眼花缭乱的当代艺术依然离不开基本功和手上功夫,新的观念加上新鲜的材料、工艺、机器、电脑、大数据,但都离不开基本的兴趣、专业的培训,毕加索要活着凭他对新艺术的探索精神,他肯定依然是这个时代的大师。
2022年7月3日于北京月牙殿
刘智峰 油画 城
附:
在俄乌战争爆发以后,我写过一首诗《新冠病毒与无人机》,但一直没有发,这里借北约峰会的《格尔尼卡》的小剧场披露一下。在这首诗里,毕加索的巨幅画作《格尔尼卡》只是一堵墙而已,这个曾经的共产党员如果活着会有什么想法。 ——作者题记
新冠病毒与无人机
——2022年春天札记
诗 曹喜蛙
1
本是人道
一种主义的病
如今却在
21世纪登顶
小字辈的
新冠肺炎
不起眼的
小小病毒
生日爬梯
一份策划书
要把蛋糕
切成76亿份
总统府
猫咪的聚会
招来奢侈的
几十个罚单
2
火星探索车
遥远的那边
太阳系会议
冥王降为倭星
旧空间站
寿终正寝
星空课堂
已经开课
太阳家族
八大行星
早已经代替
九大行星
钢琴家的家
黯然失色
天注定这场
麦田的战争
3
美国总统
废寝忘食
不管奥斯卡
与通货膨胀
却到欧洲
北约会议演说
好像真能剥夺
谁谁的总统
乌克兰基辅
几个稻草人
遥控小飞机
哄走战争乌鸦
美元卢布大战
欧洲能源涨价
乌东美女配匕首
潇洒肩扛导弹
4
几百万
战争难民
离开了家园
涌入异国
联合国的
文明秩序
被二月的天气
预报员打乱
网上老司机
开着他的车
送走剧院
最后的客人
中国人排队
坚持做核酸
RMB沉稳成
世界的和睦
5
乌克兰一定
要打到最后
乌克兰人都是
开了花的铁树
西班牙在筹备
北约峰会
拜登老爷
摆弄着手里棋子
毕加索
那个共产党员
只守下一面墙
拍卖师有好几位
传说的苏联
没有那么不朽
列宁的旗子
早换了旗手……
2022年3月31日于北京月牙殿
2022年7月4日修订
作者后记:
1、我喜欢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快捷,有时甚至可以当新闻发,能大能小能长能短,与当代艺术非常相似,与现实常常不可分割。
2、这首诗写了后就放一边了,已忘了写它的意图,因为评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就突然想起它,发在这似乎突兀,其实一点也不,有它内在的联系,尤其它画面的分崩离析在现时有特别的意思。
本文关键词:格尔尼卡作品鉴赏,格尔尼卡画作简介,格尔尼卡这幅画,格尔尼卡名画,《格尔尼卡》绘画风格。这就是关于《格尔尼卡画作赏析,美国国务卿都忌惮的名画《格尔尼卡》是怎样成为“反战标签”的》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