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历史文化的厚重,山西文旅推介活动亮相新加坡
关于【山西历史文化的厚重】,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山西历史文化的厚重:山西文旅推介活动亮相新加坡
本报太原4月9日讯(记者栗美霞)记者今天从省文旅厅了解到,4月8日,“听山西故事·游三晋大地”山西文旅推介活动亮相狮城新加坡。在我国近期宣布恢复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出访团组审批后第一周,我省派出文旅代表团访问新加坡,进一步促进中新两国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活动现场,省文旅厅厅长王爱琴热情地向在场嘉宾介绍我省文旅资源。她说,山西历史厚重,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5000年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素有“华夏文明看山西”、中国“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去一趟中国山西,将会成为你人生不凡的印记和难忘的旅程。
为充分展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我省在活动现场通过宣传片播放、现场推介、门票赠送、宣传资料发放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互动,吸引更多的侨胞和国际友人打卡山西好风光,领略华夏五千年灿烂文化。
活动最后,新加坡华运旅游有限公司与山西商务国旅签署旅游企业合作协议书。据悉,新加坡华运旅游有限公司将于今年6月1日组团前往山西进行全境旅游,作为疫情之后新加坡赴山西的首个旅行团。
为了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旅游合作与交流,我省在新加坡的文旅推介活动结束后,将前往泰国、马来西亚举办“满意旅游在山西”文化旅游推广活动,进一步向海外游客展示悠久、厚重、璀璨的三晋历史文化,扩大“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责编:温文、李琳)
2、山西历史文化的厚重,物华天宝趣事多
近日,网上流传出一篇《山西八大怪》的文章,其中介绍了山西的一些奇特风俗习惯和物产资源,引起了网友的争相转发和读者的广泛共鸣。尽管其中多为“戏言”,但也可以窥探出山西几千年来流传的独特文化现象,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近这些让各地网友啧啧称奇的物产和乡俗。
物华天宝 三晋物产连连看
千百年来,三晋这片热土上孕育了无数的物产瑰宝。尽管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但勤劳的三晋儿女在与大自然的相互适应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物产消费习惯。山西特殊的饮食最被世人称奇,这也最能看出山西人的品质。
豪放:汾酒窝头把客待
山西农作物以杂粮为主,窝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食,以至待客也是如此。但山西人好客,家中来人必会拿出自己珍藏的汾酒来招待宾客,就形成了“汾酒窝头把客待”的“怪”现象。
山西的汾酒与其它酒最大的不同就是清新淡雅,绵甜味长。山西汾酒也称“老白汾酒”,因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故得名杏花村汾酒,故有诗曰“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是中国著名的酒都,汾酒则以清香风格而独树一帜,被称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其实,除了汾酒,饮酒文化在山西可谓遍地开花,几乎所有的县城乡镇都有酿酒作坊,出品的酒类也多以清香型酒为主,从而形成独特的地方特色,并向外传播,影响到周边省市的酿造工艺。
养生:面条陈醋一道菜
说起山西的酿造,就不得不提山西的老陈醋。“面条陈醋一道菜”的比喻生动的说明了山西人对老陈醋的情有独钟。山西人食醋可谓盛名在外,一段时期,食醋和煤炭作为山西的两块“黑”名片曾响彻海内外。
面食和老陈醋是山西人生活中的两大主要食品,代表着山西地域特色和风味。山西爱食醋的生活习惯,是由山西的水土和老陈醋的独特功效所决定的。一是山西水呈碱性,需要酸碱中和才对身体有益;二是老陈醋能护肤养颜,养身健体。作为日常生活须臾不可分离的调味品,山西人通过食醋达到健胃、生津、养颜、养生的目的,可谓保养有道。
精明:土豆白菜论麻袋
山西的地形地貌复杂,适宜生长的水果蔬菜不多,其中土豆和白菜因为营养丰富,容易保存,便于加工,深受山西人的喜爱和依赖。“土豆白菜论麻袋”首先说明了山西人对土豆白菜的依赖,不过让世人称奇的是“论麻袋”的计量方式。
“土豆白菜论麻袋”首先是因为当地生产的白菜土豆价格便宜,经济实惠。因此山西人购买土豆白菜时,买卖双方就都不斤斤计较,放弃过秤上磅的手续,而以麻袋为计量单位。论袋交易,方便快捷,这也正体现了精于经商的山西人,骨子里渗透的还是憨厚豪爽的气质。
奇风异俗 三晋民俗面面观
面对大自然的馈赠,精明的山西人总能找到最恰当的制作方式,单单是面食的制作就有上百种技法。其中“烙饼用的石头块”“蔬菜裹面蘸酱食”“刀削面要比飞刀快”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制作方法。
历史:烙饼用的石头块
“烙饼用的石头块”说的是石头饼的制作过程。石头饼是山西一种别有风味的特产,制作时,先将石块烧热,然后将和好的白面或豆面直接放在石上制熟,纯手工制作,香脆可口,妇孺皆宜。
石头饼又称石予馍,唐朝时称石鏊饼,明清朝称天然饼,有明显的古代石烹遗风。石烹这种食物加工方式的出现是人类食用谷、麦等食物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进步。人类用火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该烹调方法主要利用石块传、散热慢,布热比较均匀的特点,从而达到控制火候的目的。
现代:蔬菜裹面煮着吃
“蔬菜裹面煮着吃”说的是一种叫做蘸片子的面食。蘸片子又称蘸尖尖、拖叶子,是一种流传于晋中地区,以各种蔬菜蘸面煮食的传统特色面食小吃。做好的蘸片子面菜均匀,青白分明,光滑爽口,令人百吃不厌。食用时蘸上西红柿酱和老陈醋即可,加上芝麻酱、蒜泥、辣椒等辅料味道更佳。如今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美味的多重追求,蘸片子也成为现代人盘中追捧的美味佳肴。
技艺:刀削面要比飞刀快
山西人以面食为主,刀削面独具特色,制作过程中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食客的欢迎。它同武汉热干面、北京炸酱面、兰州拉面、四川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在山西这个面食之乡,刀削面的手艺可谓妇孺皆知。“刀削面要比飞刀快”是对面点师傅制作手艺的一种赞美,也是刀削面制作中极具观赏性的一个环节。除了刀削面,山西的面食还有很多,山西面食是地方传统特色面食文化的代表,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称为“世界面食之根”。
千奇百怪 三晋奇观处处鲜
一方水土一方人,独特的地理自然风貌和生活习惯形成了山西特有的文化气质和风俗人情。无论修房置地还是娶亲结婚,安居乐业、憨厚精明的山西人总能在现实的生活中巧妙的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处事思想。
风俗:新娘的盖头给驴盖
山西简称“晋”,陕西简称“秦”。自古以来有“秦晋之好”一说,山西人和陕西人通婚时,要渡过黄河,过去没有汽车,只有坐小毛驴。到了河对岸,要把毛驴牵到船上过河,为了防止小毛驴害怕,新娘把自己的盖头盖在驴脑袋上,顺利过河后再摘下盖到自己头上。“新娘盖头给驴盖”反映了山西人勤俭节约,任劳任怨的美德,这也逐渐形成了山西商贾的经营之道。
习惯:房子屋檐半边盖
古代的房屋建造中,房顶多为人字形,可是在山西,随处可见屋顶只向一个方向倾斜的房子,于是形成了“房子屋檐半边盖”的特殊习惯。
这种建造房顶的习惯事实上是有深刻的自然和人文内涵的,其中最主要的方面是顺应自然的原因。山西干早少雨,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贵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此外,雨水外流会给别人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自立的山西人在选择自己发展的同时也选择自己承担风险,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理念。
住房:窑洞院落地下藏
山西的窑洞很多,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十分适宜居住生活。山西窑洞中,最特别的就是地窨院,被形象的写作:“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窑洞土中生,院落地下藏。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绿树簇拥处,农家乐融融。”
地窨院是由黄土丘陵区的土窑洞移植到平原地带的民居样式。修筑方式是在平整的黄土地面上,挖出一个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深坑,坑底平整后再在坑的四壁挖窑洞,其中一窑与坑外一斜坡形通道相连,通向地面,是人们出入的通道。在坡道与门洞连接处,用砖砌门楼,安装大门即可。
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即使是平地也可筑窑,充分体现了山西人因地制宜、实用为上的特点。
本文关键词: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了解山西历史文化,山西历史文化的厚重之处,山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这就是关于《山西历史文化的厚重,山西文旅推介活动亮相新加坡》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