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壮年的唐宪宗为何突然暴毙,唐宪宗治国(幕后黑手究竟是不是唐穆宗母子)
关于【正值壮年的唐宪宗为何突然暴毙】,唐宪宗治国,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正值壮年的唐宪宗为何突然暴毙:唐宪宗死亡真相探秘:幕后黑手究竟是不是唐穆宗母子?
考据郭氏母子参与的可能性
元和十五年,缔造的“元和中兴”局面的唐朝皇帝——宪宗李纯突然被宣布暴毙。当时朝廷内外虽然对唐宪宗的死存有疑虑,但是,后来的唐穆宗李恒却将事情定性为服用丹药而死。唐宪宗的儿子、后来的唐宣宗光王李怡却记得当天,数名宦官突然发动宫变,大量军队控制了宫廷,随后就宣布了父亲的死讯。
唐宣宗
随着后来宦官头子仇公武、马元贽拥立光王李怡作为皇太叔继位为唐宣宗,并改名李忱,并且由于唐穆宗父子多次迫害他,以及自己不好祭拜自己的两个侄子等现实问题引发的皇位正统性问题,唐宣宗下令追查当年父亲的死因,并成功将矛头引向当时的郭贵妃和后来的唐穆宗母子身上。
如果你看到这儿,以为我会给唐穆宗洗白,那你就错了,或者说是部分错误。(敲黑板,注意)我认为,唐穆宗虽然不是事件的幕后主使,却仍然存在着同谋或者知情不报的巨大嫌疑,但如何将这一嫌疑洗脱或者坐实,仍需要一定的证据。
不过,事情真相究竟怎样,且容我细说。
首先,各种版本的记载综合起来就是《家事》节目中《唐宣宗的王子复仇记》那一集的内容,这里由于篇幅问题我不会多讲,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去补课(敲黑板了啊)。
不过,我认为,郭贵妃绝对不可能参与到这场逆谋之中。
宦官欲请郭太后临朝称制。太后曰:“昔武后称制,几倾社稷。我家世守忠义,非武氏之比也。太子虽少,但得贤宰相辅之,卿辈勿预朝政,何患国家不安!自古岂有女子为天下主,而能致唐、虞之理乎!”取制书手裂之。太后兄太常卿钊闻有是议,密上笺曰:“若果徇其请,臣请先帅诸子纳官爵归田里。”太后泣曰:“祖考之庆,钟于吾兄。”是夕,上崩于寝殿。癸酉,以李逢吉摄冢宰。丙子,敬宗即位于太极东序。初,穆宗之立,神策军士人赐钱五十千,宰相议以太厚难继,乃下诏称:“宿卫之勒,诚宜厚赏,属频年旱歉,御府空虚,边兵尚未给仪,沾恤期于均济。神策军士人赐绢十匹、钱十千,畿内诸镇又减五千。仍出内库绫二百万匹付度支,充边军春衣。”时人善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这里的郭太后就是唐宪宗的郭贵妃。
这段史料主要讲了三个层次的事情:
- 唐穆宗驾崩前,宦官想让郭太后临朝称制,太后以武后的事情,拒绝临朝称制,毁掉了宦官让她临朝称制的诏书。
- 郭太后的兄长不支持临朝称制,郭太后盛赞其兄长。
- 当初唐穆宗继位时,太后曾经下诏,不仅赏赐原本要赏赐的神策军,还把赏赐推广给边地士兵,不仅如此,还给士兵们发放衣物度过冬天,所以当时人都称赞她。
也就是说,郭太后这个人不仅贤德,而且没有权力欲望。如果说唐宪宗的死跟她有关,那么,很难想象她到底图什么。如果是图儿子继位,有的是时间软磨硬泡,何必要动手杀人。
如果说刚才的史料有些牵强,那么接下来一条理由就稍微具有说服力了。
因为在元和七年,郭贵妃之子李恒就已经被确立为太子,尽管当时唐宪宗的二儿子李恽通过宦官吐突承璀谋废太子,但是这跟唐宪宗并无关系。尽管郭贵妃想通过催促唐宪宗立自己为皇后,根据两《唐书》记载,唐宪宗不立皇后,怕皇后争风吃醋干涉自己拥有别的后宫,不过,事实上唐宪宗不立皇后是因为,要立皇后也只能立结发妻子郭贵妃,不能绕过她,而郭贵妃又是唐朝再造唐室的中兴名将郭子仪的孙女,唐宪宗深知如果郭贵妃立后,加上她在朝中的关系(父亲是太傅,几个兄弟都是驸马,母亲是升平公主),一旦干预朝政,怕会比武则天、唐中宗李显的韦皇后、唐肃宗李亨的张皇后对李唐统治的危害还要大,也因此,唐宪宗都不敢独宠郭贵妃,生怕当年杨国忠的例子重现。
唐宪宗
这一点,郭贵妃应该是心知肚明,不然她也不会后来遵守妇德,不干预朝政,从这一点看出,郭氏是非常明事理的人,也遵守着唐宪宗的政治信条,怎么可能去谋害唐宪宗呢?
那么,唐穆宗李恒为什么要对宦官梁守谦、陈弘志、王守澄等凶手包庇,掩盖唐宪宗的死亡真相呢?
我们冷静分析,会发现这么一种可能。
由于唐朝中后期,宦官可以随意杀死皇帝、废立皇帝,但是这些事情都是政变,如果宦官事先没有跟李恒通过气,李恒当上皇帝后翻脸不认人,不顾他们对自己的拥立之功,对他们下手怎么办?
唐穆宗
有人说,那宦官可以再杀一次皇帝呀,其实不然,因为宦官内部也不是团结一致的,而是分“派系”的,所以政变本身具有风险,因此,李恒必然知道他们的计划。
但是说唐穆宗本人参与或者主使此事,恐怕还不太可能。两《唐书》对唐穆宗的评价即可证明:
观夫孱主,可谓痛心,不知创业之艰难,不恤黎元之疾苦。谓 威权在手,可以力制万方;谓旒冕在躬,可以坐驰九有。曾不知聚则万乘,散则独 夫,朝作股肱,暮为仇敌。仲长子所谓“至于运徙势去,独不觉悟者,岂非富贵生 不仁,沉溺致愚疾。存亡以之迭代,治乱从此周复。——《旧唐书》
穆、敬昏童失德,以其以位不久,故天下未至于败乱。——《新唐书》
既然唐穆宗是个十足的昏君,而且是跟小孩一样,而且孱弱无比,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有胆子主动要求宦官杀他父亲?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宦官告诉他计划后,立刻就实施了,唐穆宗知道真相后,不敢公布,因为在他这样孱弱的人看来,自己就是同谋了。
解释元和宫变的真相
由于宦官杀死宪宗的理由并没有讲明,在这里会进行补充:宦官们之所以悍然发动政变,是由于拥护澧王李恽的吐突承璀是右神策军统帅,且是唐宪宗亲信,也是唐宪宗执政时期非常重要的实权派人物,因此,李恽夺嫡在宦官们看来是有可能成功的,而一旦太子失势,唐宪宗百年之后,他们也就必定遭到清洗,这也就是宦官们杀死唐宪宗、假传遗诏的真实原因。在他们看来,立刻扶持李恒登基称帝是最好的选择,他们和郭贵妃的思路完全不同,郭贵妃是不可能支持这一政变的,因为她想名正言顺的当上皇后,再做太后。况且一日夫妻百日恩,郭贵妃作为李纯的结发妻子,是绝不可能参与这场“元和宫变”的。但是,笔者还是认为,郭贵妃在这场宫变中犯有严重过失。
郭贵妃在宫中,必定知道宫变发生,为什么后来却没有任何反应
作为母亲,自己的儿子已经将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自己说出宫变的事情,很可能遭到宦官迫害不说,还可能让儿子陷于篡位的言论之中,再加上这场宫变联系着后宫和前朝,必定引起轩然大波。因此,无奈的郭太后选择无视,并用自己的贤德来掩盖自己知情不报的过失,又或者是通过贤德来补偿自己的罪孽。
2、正值壮年的唐宪宗为何突然暴毙,唐宪宗治国
前言:一手创造“元和中兴”大好局面的唐宪宗李纯突然暴毙,成了历史上的一个悬案,他到底是死于何人之手?本文就从历史细节中带领大家寻找答案。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一个饱受争议的皇帝。用现在的话说,他应该算是一个“双面人”。元和十二年以前,他节衣缩食、虚怀纳谏,颇有大唐的明君范儿。
明君范儿
即位之初,大唐已经日薄西山,早已没有了昔日的荣光,藩镇割据也愈演愈烈,朝廷的命令甚至难以走出两京。就是这么个局面,李纯能够任用贤良、宵衣旰食,一举把那些刺儿头藩镇打得服服帖帖,朝廷的威望大增,一时真的有了中兴的希望。可是,元和十二年以后,李纯就把昏君的戏几乎都唱了一遍,简直判若两人。
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日,四十三岁的唐宪宗李纯突然暴毙。关于他的死,一直以来,多数人都相信是宦官作乱,以至于皇帝都已经难以控制局面,宪宗最终死于宦官之手。果真如此吗?历史真相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当时的朝局矛盾重重,各种势力盘根错节,且唐宪宗的死亡时间正好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时间节点,各种巧合同时上演,哪能把所有责任都一股脑推到一群阉人头上呢?
元和年间的藩镇
史书对此事讳莫如深,说明其中有重大玄机在网络上有一种说法,叫做“字越少事越大”。意思是,现在的很多新闻,字数越少,其中不便于说出来的内容就越多,事情往往也就越大。这个规律虽然不具备普遍性,却有一定的道理。其实,把它用在历史记载方面,其实也是说得过去的。比如,关于唐宪宗的死因,史书普遍是“躲躲藏藏”的态度,往往是一笔带过,至于死亡细节,更是惜字如金。比如,《旧唐书》是这么记载的:
时以暴崩,皆言内官陈弘志篡逆,史氏讳而不书。
意思是当时唐宪宗突然就暴毙了,大家都说是内官(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宦官)陈弘志犯上作乱,史书都避讳此事,不愿意多做描述。
宦官形象
众所周知,《旧唐书》成书于五代,对唐朝很多事情的描述都比较可信,而书中都把“讳而不书”的态度表明了出来,可见作者对此事也有很大的怀疑态度。
总之,不管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其实对唐宪宗死于宦官之手的说法并不是完全相信,只是苦于没有其他材料佐证,也只有听之任之。
《东观奏记》中的一个典故引用有重大玄机唐宪宗死后五十多年,裴庭裕编成了《东观奏记》一书。一方面,裴庭裕是山西闻喜人,出自著名的裴氏,手里掌握着大量不为人知的资料;另一方面,《东观奏记》的史学参照价值非常高,后来司马光主持编撰的《资治通鉴》就大量引用了这本书里的资料。而且,此书成书之时,唐宪宗才死去五十多年,其资料可信度还是非常高的。他在书中提到了一个细节:
宣宗追恨光陵商臣之酷,郭太后亦以此暴崩。
唐宣宗
这句描述里面有几个人物和信息,为了表述明白,我在这里一一做一下说明。
其一,“宣宗”指的是唐宣宗李忱。虽然他前面经历了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四任皇帝,可他却是唐宪宗李纯的儿子,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三人的皇叔,至于他是如何取得皇位的,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就不再详述。
其二,“光陵”指的是唐穆宗李恒。为什么称之为“光陵”呢?是因为李恒驾崩之后葬在了“光陵”,因事情发生时唐穆宗已经作古,所以,以“光陵”代替他的名字。
中兴名将郭子仪
其三,“郭太后”就是唐穆宗李恒的母亲,唐宪宗李纯的郭贵妃,此人背景深厚,是一代名将郭子仪的孙女。
其四,“商臣之酷”说的是一个成语典故,也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要内容。这里面说的是一个春秋时期的事情,商臣就是楚穆王,他联合权臣发动政变,逼死了自己的父亲楚成王,所以,才有“商臣之酷”的说法。
那么,裴庭裕为什么会将唐宪宗的死与“商臣之酷”联系起来呢?我们来捋一捋。
楚成王
唐宣宗是唐宪宗的儿子,他即位之前是受了很多苦难的,也因此对自己父亲的意外死亡耿耿于怀。于是,他就说出了上面的那些话,他认为自己父亲的死跟唐穆宗和郭太后有莫大的关系。引用商臣的典故,意思就是,唐穆宗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唐宪宗,与商臣的行为如出一辙,而郭太后在里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郭太后也因唐宣宗追究此事而最终“暴崩”。
小结一下,也就是说,唐宣宗认为他的哥哥唐穆宗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唐宪宗,郭太后是帮凶。
皇帝的猜疑
很显然,唐宣宗的说法可信度是非常高的。一方面,唐宪宗死的时候,唐宣宗其实已经能够记清很多事情细节,他即使不算当事人,也算是“次当事人”;另一方面,此事事关重大,甚至涉及到郭太后的生死问题,唐宣宗李忱应该不至于信口开河,必然是掌握了关键证据,才置郭太后于死地。
当然,我们还得把事情放到当时的那个历史环境当中去,为什么唐穆宗会对自己的亲生父亲下手?
李恒太子之位岌岌可危的关键时刻,李纯暴毙,真的是巧合?在权力面前,一切亲情都显得苍白无力。纵观整个唐朝,自从唐太宗李世民通过血腥的手段取得权位之后,这个王朝好像就受到了诅咒一般,骨肉相残的悲剧一直都没有中断过。亲情?在皇权面前,亲情是多么的奢侈。
血腥的兵变
皇帝李纯与皇太子李恒之间的矛盾,还要从太子之位的更替说起。
起初,太子之位是长子李宁的,可惜,这个孩子短命,老早就夭折了。于是,太子的热门人选就落在了两个人的头上:次子李恽和三子李恒。
自古以来,“拥立之功”都是非常巨大的,无数人为了赌这个功劳搭上了身家性命,可大家仍然趋之若鹜,因为赌赢了,荣华富贵就唾手可得。于是,在李恽和李恒的周围都聚集了一大批的拥护者,他们私底下较劲,都想让自己的主子能够最终摘得胜利之果。
唐穆宗(网图)
比如,崔群就把宝押在了李恒身上,他劝唐宪宗立李恒为太子,理由是李恒为“嫡子”,而李恽则出身低贱。很显然,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什么是嫡子?皇后的儿子才是嫡子,而郭氏当时只是个贵妃,她的儿子怎么能称嫡呢?
在这场角力的过程中,有一个人缺席了——大宦官吐突承璀。为什么呢?因为此时他得罪了宰相,被贬了出去。等到他回到长安,李恒都已经当太子一年多了,可坏就坏在吐突承璀偏偏在唐宪宗面前有很大的影响力。当他发现太子身边已经围了一大群宦官马屁精的时候,他知道,一切都晚了,他想去巴结太子,时机早就已经过去了。于是,吐突承璀转而把目光锁定在了李恽身上,于是,双方你来我去,相互倾轧,一直都没有消停。
影视剧里的宦官
此时,太子李恒突然发现,自己一屁股坐在了火山口上,是个人都想咬他一口,所以,他的太子生涯是多么的如履薄冰,可想而知。
在漫长的角力过程中,终于还是有一件事点燃了整个火药桶。唐宪宗命韦绶为太子的侍读后,发生了一件事,《资治通鉴》是这么描述的:
时穆宗在东宫,方幼好戏,绶讲书之隙……时以人间鄙说取悦太子,太子因入侍,道绶语,宪宗不悦,与侍臣曰:“凡侍读者,当以经义辅导太子,纳之轨物,而绶语及此,予何望耶!”
就是说,当唐穆宗还是太子的时候,韦绶给他当侍读,平时除了讲课,会说一些外面的花边新闻给太子听,达到取悦太子的目的。后来,宪宗生病期间,太子去侍候御驾,说出了一些严绶的话语,令皇帝李纯十分不高兴,除了表现出对韦绶的厌恶之外,还表现出了对太子的极度失望。
东宫的忧虑
这种事自然瞒不过吐突承璀,于是,这位红极一时的太宦官抓住机会,四处活动,试图一举把李恒拉下台,扶持李恽坐上太子之位。
这么一来,等于说就把矛盾推到了最高潮。一边,唐宪宗的身体不太好,且长期服用丹药,脾气暴躁,随时都可能举起屠刀;另一边,吐突承璀四处活动,想彻底把李恒拉下台。如果李恒再不出手,恐怕等不到他当上皇帝就会被取而代之,小命都难以保全。
巧合的是,唐宪宗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暴毙,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唐军影视形象
当然,杀死唐宪宗的事情自然不能由太子亲自动手,而是有宦官代劳,这倒是符合正常逻辑的。于是,梁守谦、马进谭、刘承偕、韦元索、王守澄等一大批宦官就参与了这场政变,杀死了李恽和吐突承璀,也解决了唐宪宗李纯。
所以,关于唐宪宗的死,这些宦官其实不过是“背锅侠”,真正的幕后黑手应该就是唐穆宗李恒和他的母亲郭太后。
本文关键词:唐宪宗是谁儿子,唐宪宗活了几岁,唐宪宗死后,唐宪宗叫什么名字,唐宪宗的死因。这就是关于《正值壮年的唐宪宗为何突然暴毙,唐宪宗治国(幕后黑手究竟是不是唐穆宗母子)》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