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中的五大民窑之一钧窑,中国瓷器巅峰~~两宋之五大名窑《钧窑瓷》
关于【瓷器中的五大民窑之一钧窑】,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瓷器中的五大民窑之一钧窑:中国瓷器巅峰~~两宋之五大名窑《钧窑瓷》
钧窑瓷器
钧窑月白釉尊【宋】高22厘米 口径23厘米 足径14.5厘米清宫旧藏
形仿古铜器式样,侈口宽唇,长颈,圆腹,宽圈足,底有五孔,胎体厚重,里外通体为天青色釉。钧窑瓷器的釉质是一种乳浊釉,它不同于玻璃状的透明青釉,而是典型的乳光青釉。其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蓝色较淡的称为天青,淡于天青的称为月白,红色是釉料中铜的还原呈色,紫色则是红釉与蓝釉相互熔合的结果。钧窑首创性地烧制成功铜红釉,这种釉色青中带紫,宛如蓝天中绚丽的彩霞,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备受宫中的青睐。
此尊器露灰胎,底部和圈足内壁均刻有数字“二”。圈足所刻数字笔画宽且深,同其他官钧器物上所刻数字风格相同,应是钧窑工匠所刻;器底刻划的数字笔画细而浅,当为后人补刻。
此尊造型端庄、典雅、规整,不愧为宋代钧窑传世品中的精品。底有五孔,实际是花盆的一种造型。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宋】高32.6厘米 口径26厘米 足径21厘米清宫旧藏
此件出戟尊为宋代宫廷使用的典型陈设用瓷。造型仿古铜器式样,口沿外撇,颈部束收,鼓腹,下接喇叭形圈足。体饰方棱三层,每层饰以四道相同的扉棱,俗称“出戟”,口、颈部位胎骨较薄,腹以下厚重。通体施月白釉,釉色较匀,釉表面有棕眼,边棱釉薄隐露胎色,使棱角更显分明,突出了尊的古朴、庄重感。传世钧窑器物的底部均刻有“一”到“十”不同的数目字,其意义,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根据现存实物证明,器底所刻数字越小,器物器型越大。此件器物底刻“三”,表明其为整套器物中较大者。在传世品中,这类尊为钧窑器中最少见者,据了解,全世界包括公私收藏,仅约十件左右。
外观细节图
钧窑月白釉尊【宋】高21.5厘米 口径23厘米 足径13.5厘米清宫旧藏
尊仿古铜器式样,广口,口以下渐敛,圆腹,圈足,颈与腹部高度相当。通体月白釉,釉面开有细纹片。
此尊造型端庄、古朴、釉色纯净典雅,底刻有“二”字标记,并有五孔,为宋代宫廷使用的陈设用瓷。
钧窑玫瑰紫釉尊【宋】高18.4厘米 口径20.1厘米 足径12厘米清宫旧藏
器型仿青铜器式样,为渣斗型。口沿外撇,直颈且颈部较长,鼓腹,宽圈足,里外通体施釉,但各部分的釉色又不相同。口沿以下至颈部以天蓝色釉为底色调,上面晕散着几道玫瑰红色釉,宛如蓝天中飘浮的几缕晚霞,给人一种自然柔和的美感;腹部的釉色又以玫瑰红色为主,烘托出明亮艳丽的气氛,足部为酱色釉。器里口沿处为玫瑰紫色釉和天蓝色釉各半,内部则为蓝、紫相间的窑变釉。
由于钧窑首创性地烧制成功铜红釉,这种釉色青中带紫,宛如蓝天中绚丽的彩霞,一改以往青瓷系统中单一的色调,为后世元代釉里红及明代颜色釉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中国陶瓷史上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此尊器型完整,整件器物造型端庄、规整,色调柔和、典雅,器物内外蓝紫相间、交错变化的釉色给人一种变幻莫测、扑朔迷离之感,颈部上呈现的蚯蚓走泥纹更增添了器物自然天成的美感。不愧为宋代传世器物中的精品。
底刻有数字“六”,为该组器物中较小者,另底有五孔。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花盆【宋】高15.8厘米 口径22.8厘米 足径11.5厘米清宫旧藏
花盆呈葵花式,六花瓣口,折沿,口沿趄起边,深腹,盆身饰以里外凸起凹进直钱纹六条,将花盆分成六瓣葵花形。圈足,足呈花瓣形,与口沿和器身花瓣一一相对。里外施釉,里呈天蓝色釉,外呈玫瑰紫色釉,口边、足边和钱纹处釉薄呈酱色,口沿下流釉明显,釉面布满桔皮纹。
此件以近似于直的线体轮廓构成花盆丰满端庄的形体,以起伏的花边形线条勾勒出盆沿和足边,花盆外表披挂的窑变玫瑰紫釉与器里天蓝色釉相映成辉,加之边棱线釉薄处呈现的酱色釉相衬,使得花盆的轮廓线更加分明,造型越加优美端庄,色彩也越加绚丽夺目,宛如一朵盛开的葵花,富丽典雅,令人回味无穷。
花盆底有五个透气孔,刻有标明器物大小的数字“七”,并刻有“建福宫”、“竹石假山用”八字款记,款记字体笔画纤细,为清代造办处玉作匠人所刻。
钧窑玫瑰紫釉花盆【宋】高15.8厘米 口径22.8厘米 足径11.5厘米清宫旧藏
花盆为六花瓣口型,折沿,深腹,圈足,盆身里外分别凸起、凹进六条直线纹,通体满釉,釉色为窑变的玫瑰紫色,边、线呈酱色釉。
此花盆为河南禹县官钧产品,为宫廷陈设用瓷。北宋钧瓷的器型主要有花盆、盆托、洗、盘、炉、尊等。钧窑利用铁、铜的不同特点,以高温、还原焰烧出蓝中带紫红、紫斑或纯天青、月白等多种釉色,改变了以往单色釉占主导地位的局面。此花盆瑰丽的玫瑰紫釉及花瓣式的造型使其越显精美、华贵。
花盆底有五孔,并刻数字“七”。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花盆【宋】高18.2厘米 口径26.7厘米 足径13.3厘米清宫旧藏
盆呈葵花式,敞口,折沿,口沿起边,深腹,足为葵花式圈足,与口沿和器身花瓣一一相对。外壁通体为窑变玫瑰紫釉,口沿下流釉明显,边、足和凸棱釉薄呈酱色,使花盆自然分出花瓣型,器表布满桔皮纹。器里口沿处呈玫瑰紫釉,口沿以下渐呈天蓝色釉,这是由于花盆较深,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的略微差异,使釉中所含氧化金属的还原程度有别,致使釉的呈色不同。
整件花盆利用釉色和器型的变化,使原本单一的造型显得多姿多彩,体现了皇家御用陈设器豪华、高贵的气魄。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瓷器的制作,不仅讲求器物的实用价值,更注重器物的造型和釉色美,为后世瓷器釉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器底有五孔,并刻有标识器物大小的数字“三”。
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宋】高15厘米 口20×16.5厘米 足13.4×10厘米清宫旧藏
花盆呈长方形,广口委角,深腹,四云头足。器表玫瑰紫与天蓝色釉相间,器里为月白色釉,底有五孔,一圈支钉烧痕,并刻有数字“十”,表明这件花盆为同套花盆中最小者。
此花盆虽小,但胎体厚重,造型规整,边角利用微曲的弧线作过渡,视觉上产生一种柔和舒适之感。器内外分布的“蚯蚓走泥纹”是由于釉层在干燥时或者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来在高温阶段又被黏度较低的部分流入而填补裂缝所形成的。钧釉的釉层很厚,瓷胎在上釉前先经过素烧,通过多次上釉烧制而成。因而会出现裂纹现象。“蚯蚓走泥纹”是宋代官钧釉面的主要特征之一。
钧窑天蓝釉长方花盆【宋】高5.5厘米 口18.8×15.2厘米 底宽15厘米清宫旧藏
口微外侈,折沿,边呈长方形,委角,腹壁较浅,腹下为四云头足台座。花盆内、外均为天蓝色釉,边、棱釉薄处呈酱色,底为酱色,并刻有数字“九”,底部对称二角原有二个渗水孔,已被填平。由于花盆胎体厚重,为防底心塌陷,采用一圈支钉支烧。
此件花盆造型颇似青铜器,朴素而沉稳,为河南禹县官钧的作品。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花盆【宋】高14.7厘米 口23.3×18.6厘米 足距8厘米
整体作四瓣海棠式。广口,深腹,四云头足。器表为浅玫瑰紫色釉,并交织着天蓝色乳光釉,形成紫中有蓝、蓝中有紫的釉色。由于还原气氛不够,造成器表釉色稍浅,没有烧出玫瑰紫色,但其淡淡的紫色却同器里月白色釉互相辉映,口沿部分多种釉色的变化也更加丰富了花盆的色彩,把人的视觉吸引到花盆的上半部。
花盆的口沿至底部呈规律性的海棠式曲线,使其造型更加优美、修长。花盆的器底有五孔,刻有数字“四”,并有清代造办处玉作匠人所刻的清代宫殿名,从右至左横刻“重华宫”,自上至下竖刻“金昭玉翠用”八字铭文。
此花盆原为宫中的陈设用瓷,曾一度外流,后又收回宫中珍藏。
2、瓷器中的五大民窑之一钧窑,古玩鉴析---如何简单的辨别五大窑中的钧窑
今天咱们来讲讲宋代五大窑的特点,宋代五大窑分别是: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注:不按顺序排序)。
今天先讲讲钧窑的特点,钧窑在五大窑中,从宋代到现在保留下来是最多的,就是因为保留下来的多,导致钧窑的一个价值不是很高(除精品外),在五大窑中也是最容易辨别出来的,如何辨别呢?
钧窑大部分产品的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蓝色较淡的称为“天青”,较深的为“天蓝”,比天青更淡的称为“月白”。这几种釉都具有荧光一般的优雅光泽,其色调非常美。宋代钧釉大都是均匀纯粹的天青色,虽属乳光釉,但无任何窑变现象。而官钧釉则大多是典型的版窑变釉,这类釉在天青色或紫红色背景上密布着淡蓝至蓝白色的窑变流纹。
有人认为钧窑的必备特点就是釉面具有“蚯蚓走泥纹”,这不完全正确,只能说是特点之一。很多馆藏钧窑的釉面是不具有走泥纹的。因为在当时的官窑,力求釉色均匀,但由于少数器皿在烧制中的窑温、釉色原料配比、烧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釉面在温度中的变化还原不一,才形成了走泥纹。
小编简单的告诉大家如何辨别五大窑中的钧窑和藏品的名称。
第一:看颜色,钧窑的颜色一般都是以两种颜色存在,分别就是天蓝(天青)加红褐色,釉面就只有两种两种颜色,而且颜色少的哪一种在瓷器釉面上就像一块胎记一样。
第二:钧窑瓷器的命名,首先看器型,根据器型的藏品的名称。
例如:
这些小技巧是小编了解到的,比较方便易认,也是站在初级者的角度编辑了一下简单的小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本文关键词:钧瓷五大名窑之首,钧窑著名瓷器,钧瓷窑口十大名窑,瓷器中的五大民窑之一钧窑是,钧窑五大名窑。这就是关于《瓷器中的五大民窑之一钧窑,中国瓷器巅峰~~两宋之五大名窑《钧窑瓷》》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