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古代各年龄段人的称呼,古代男子不同年龄的称谓

04-10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古代各年龄段人的称呼】,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古代各年龄段人的称呼:古代男子不同年龄的称谓,你知道多少?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男孩8岁——童龀;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5岁——志学之年;束发、成童、

古代各年龄段人的称呼,古代男子不同年龄的称谓

20岁——弱冠;

30岁——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岁——称杖朝;

90岁鲐背之年;

古代各年龄段人的称呼,古代男子不同年龄的称谓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90岁称合耄耋( maodie );100岁称乐期颐。

一、弱冠[ ru ò gu à n ]

释义:古代男子ニ十岁为成人,进入二十岁后要行加冠礼,因

二十岁的年纪身体尚未强壮,故名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引证:刘绍棠《花街》: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タ之祸福,

二、而立[ erli ]

释义: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三十岁。

引证:鲁迅《华盖集.导师》:“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之年”。

三、不惑[ buhu ]

释义: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后来用“不惑”指人四十岁。

引证:周作人《死之默想》:"人世的快乐自然是很可贪恋的,

但似乎只在青年男女才深切地感到,像我们将近‘不惑’的人,尝过了

凡人的苦乐……也就不觉得还有舍不得的快乐。

四、耳顺[ ershun ]

释义:

1、《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

就能深刻理解其中的意思。后来用“耳顺”指人六十岁。

2、耳顺。

引证:战国前期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论语

为政》:子日:六十而耳顺。"

译文:孔子说:“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2、古代各年龄段人的称呼,史上最全人物年龄对应称谓

中华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含蓄的文化,古人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不是直接的去说对方的年龄而是有独属于自己的专门称谓文化,古人对年龄的成为具体形象,今天就来盘点一下古人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称谓吧

古代各年龄段人的称呼,古代男子不同年龄的称谓

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布,后来引申为对不满周岁的孩童的称谓。

孩提,指两三岁的儿童,出自于《孟子》: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

始龀(chèn),是指人七八岁的时候,根据生理情况,男孩女孩在七八岁的时候开始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因此有始龀之说。

垂髫,是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孩子。古时童子未冠,头发自然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替童年。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正是表现出了儿童玩耍的美好场景。

总角,是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儿童。在古代男未冠,女未笄时把头发扎成两个髻,好像头顶两个角,《诗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豆蔻年华,豆蔻本来是一种植物,专指女子十三四岁。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稍头二月初”,豆蔻年华就是对十三四岁少女时代的称谓。

束发,指男子十五岁。束;有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此以束起头发为男孩成童的象征。

古代各年龄段人的称呼,古代男子不同年龄的称谓

及笄(jì)之年,女子十五岁。笄,本来是指古代人用来束发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了15岁时,就把头发用簪子绾起来盘在头顶,表示已经成年。

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但是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又称“加冠”。也是加冠礼的由来。

古代各年龄段人的称呼,古代男子不同年龄的称谓

而立之年,三十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因此三十岁又称为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四十岁,指人到中年(这里中年指四十岁),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

知命之年,五十岁。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出处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花甲一词出于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众多且相互交错,故称为花甲。

古代各年龄段人的称呼,古代男子不同年龄的称谓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语出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生活条件差,活到七十岁的人很少。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礼记、曲礼》记载有:“八十九十曰耄,。”《尔雅、释言》载言:“八十为耋”,根据这种解释,人们把耄耋两字连起来专指人七八十岁。

期颐之年,:百岁之人, 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本文关键词:古代人们年龄阶段的称呼,古代人每个年龄段的称呼,古代对人各个年龄的称呼,古代人不同年龄段的称呼,古代各年龄段人的称呼大全。这就是关于《古代各年龄段人的称呼,古代男子不同年龄的称谓》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