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人性的善恶道德经,道德经:人生善恶终有报

04-10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人性的善恶道德经】,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人性的善恶道德经:道德经:人生善恶终有报,会在看不见的地方显现

道德经:人生善恶有报,总在看不见的地方显现。

人性的善恶道德经,道德经:人生善恶终有报

01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很多人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丧失了道义,早就抛开了善恶有报的因果观,甚至非常质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一个观念。

这种情绪可以理解,因为一些人没有因为自己行善而得到了好的回报,也没有人因为施恶而得到了现有的惩罚,所以很多人就会有所质疑。

但是在这个世间,善恶有报,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显现以及产生影响,而不是在明处。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人君施政宽厚,民众自然淳朴,施政苛严,民众就会狡诈。

作为一个管理者来说,他永远也想不到,真正能够影响一国百姓的并非是自己的管理策略,而是自身的言行道德,自身待人仁厚,那么民众就会淳朴,自身待人狠戾,那么民众都会凶暴。

很多事情,是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显现,事物表面的动作对外界带来的影响极少,而真正深入根源的内心德行,才是影响万事的根本。

就好像一个家庭教育孩子一样,言传永远不及身教,你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跟着学习。表面教导的永远不及自身去影响的结果,这就是我们看不见的因果关系。

人性的善恶道德经,道德经:人生善恶终有报

善恶也是如此,我们总以为表面的善行恶行会对人生带来直接的回报,其实并非如此,在你看不见的地方,真正影响人生的,是善念和恶念背后的那一种祥和与狠戾之气的区别。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

善人无论作用安详,即梦寐神魂,无非和气;凶人无论行事狠戾,即声音笑语,浑是杀机。

心地善良的人不要说其言行都很安祥,即使睡梦中的神情也都有着祥和之气;凶狠之人不要说其为人处事凶狠狡诈,即使在谈笑之中,也会充满了肃杀恐怖。

对于一个人来说,善良最好的回报,其实就是善良本身。

因为善良本身存在的祥和之气,对一个人产生了好的影响,内心邪恶的人,他的心是一种阴暗和狠毒的,而最折磨一个人的就是内心的狠毒戾气。

正所谓“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

“气”乃人生的主宰,心有祥和之气,人生自然平和,心有邪恶之气,人生自然多事多非。

人性的善恶道德经,道德经:人生善恶终有报

02

人生的所有结局,皆是因为自己内心影响的后果,人生无论塑造了什么样的局面,都要向内心去探究根源。

外在的原因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只是非常片面的影响,真正能影响人生的都是因为你的心,不经意滋生的祥和与狠戾,都是影响人生的主要根源和因素。

在唐朝,有一个门客和官员下棋,他在官员不注意的时候换了一颗棋子,而这一颗棋子就注定了棋局的胜败。

官员当时为了顾全对方的面子,没有当面拆穿他,第二天就找机会把他辞退了。

很多人都不理解,一颗棋子怎么至于这样呢?

后来官员快要过世的时候,才对他的儿子说:“十年前,我在某地因为一枚棋子辞退了一个门客,并且和他没有过来往,说起来并没有什么大事,但是我看到他心术不正,后来他真的因为贪赃枉法而丢掉性命,即便有人不理解我,我也要让你们明白,为人处事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要被表象迷惑。”

人性的善恶道德经,道德经:人生善恶终有报

而对于那个门客来说,自己以为换一个棋子是小事,但是对于人生来说,每一个小的恶念产生都是间接让人生糟糕的根源和因素。

所以善恶有报这一个因果规律,不要去向外求,而是要向内寻根。

当你心存邪恶之气的时候,即便是没有表现于外,抱着侥幸的心理遮掩,但是在人生的某一天,这一个邪恶之气也会扎根自身,并且对你的人生产生影响。

如果内心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和想法,即便是非常细小和甚微,也会在不经意之中积少成多,并且最终流露于人生之中,成为人生的祸患。

人性的善恶道德经,道德经:人生善恶终有报

所以古人提出一个境界叫“慎独”。

一个人哪怕独居一室之中,也会有一种人生的坦然,对于自己的要求依然不松懈,不会让自己的心底恶念滋生,这便是对于自我修养最好的一个状态,这也是人生至善的智慧。

文|国学书舍

看了这一篇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

2、人性的善恶道德经,道德经人性的智慧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人与人相处之间,总是在紧要关头或是人生低谷的时候,才能看清一些人的真正面目,而人性也会在你遇到问题的时候显露无疑。

平时的时候相处欢愉,彼此温和,而在你低谷的时候,那些真实的嘴脸便显现在你的面前。

很多人在这种时候就抱怨着自己遇人不淑,抱怨人心冷漠,但是殊不知这是人性存在的正常状态,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即便是自己,在别人遇到低谷的时候,也很难做到待之如前。

我们首先要明白人性之中存在的这一种特性,人在高峰时蜂拥而至,人在低谷时万人唾弃,才能更好的去应对人性冷漠给自己带来的伤害。

人性的善恶道德经,道德经:人生善恶终有报

宋朝是一个文人绽放的朝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父子三人、司马光等等这些大文人,均出自于宋朝,而这些本来可以相敬如宾,共同把酒言欢的一群文人,却因为政见的不同而站在不同的立场,王安石主张实行新法,主张变革,而苏轼、欧阳修等人则主张保守,于是就产生了不同的立场。

虽然政见不合,但是他们非常欣赏王安石的才华和人品,而王安石则因为重视变法,为了变法成功而任用了一些小人,其中有一人叫做吕惠卿。

当时司马光知道这个事情之后,写信给王安石说:“忠信的人在您当权的时候说话难听,觉得可恨,但是以后会得到他们的帮助,而谄媚的人服从于你,但是当您失去权势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有人为了私利而出卖你。”

果然,后来王安石被罢免宰相之位后,吕惠卿当上了宰相,他首先做的就是和王安石划清界限,并且还踩上一脚,犹如一条疯狗一般,养成气候之后反咬了主人一口。

人性的善恶道德经,道德经:人生善恶终有报

在这一个历史事件当中,其实王安石也是一个受害者本身,伤害于他的除了吕惠卿本人之外,更是人性的另一面。

古人云:势相轧,害相刑。

所有交集之中产生的相爱相杀,都不足为奇,这都是人性之中的正常现象。

一切你所看到的人性之恶,从表面来区分,或许是君子与小人之分,但是从背后来看,都是人之本性的另一状态显现,认知并接受这一个状态,而且更好的去应对这个状态,才是真正的智慧。

当你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看待人性的粗陋之面,就会有一种释然,也能更好的去看待这个问题。

正所谓说:谗夫毁士,如寸云蔽日,不久自明;媚子阿人,似隙风侵肌,不觉其损。

喜欢搬弄是非的人,对于有德行的君子,无论是污蔑还是诽谤,只不过是薄云遮日,一样不会有太长久的时间就会重见光明;而那些喜欢阿谀奉承巴结别人的人,却如同门缝中吹进的风侵袭肌肤一样,感觉不到受到了损害。

人性的善恶道德经,道德经:人生善恶终有报

小人所有的言行攻击,其实对于自身来说,都如同薄云蔽日,不会产生太久的伤害,而对于我们来说,能够以不争而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别人的搬弄是非,对待小人之心的恶行,则会有另一番意味。

《道德经》中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这句话是针对于世俗之人对于道的一种理解与奉行。

道能包容天下,则会大公无私,大公无私则会成为天下君王,这就合乎了天理法则,合乎了道,便能长久,没有危险。

而我们世俗之人对于人性鄙陋之面也应该有一种理解和包容,这也是符合道的一种行为,可以长久,终身没有危险的。

人性的善恶道德经,道德经:人生善恶终有报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本文关键词:人性的善恶是什么,人性的善恶道德经原文,人性的善恶道德经句子,人性善恶说,人性的善恶道德经在线阅读。这就是关于《人性的善恶道德经,道德经:人生善恶终有报》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