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明代名臣于谦,生生冤死在拼命守护的城里

04-14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明代名臣于谦】,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明代名臣于谦:于谦,一身浩然正气的社稷栋梁,生生冤死在拼命守护的城里

明景泰八年(1457)的正月二十三日,一位昔日的重臣被押送崇文门外,黑压压的云覆盖整个天空,阴翳灰暗,没有一丝晴朗的日光。百姓们纷纷恸哭,眼睁睁看着一位曾竭尽全力保卫江山社稷的人被驱赶向不归路。于谦,这位一身浩然正气的社稷栋梁,生生冤死在拼命守护的城里。

明代名臣于谦,生生冤死在拼命守护的城里

于谦是大明朝的一代名臣,可以说如果没有他的鞠躬尽瘁,可能大明朝早早就在土木堡之变后一蹶不振了。但就是这样一位忠臣贤臣,最后是被冤死,而且斩首示众,这何其辛酸!为什么于谦能成力挽狂澜之人,又为什么会被冤杀呢?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诗人,文学家,明朝名臣,伟大的民族英雄。明朝时的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士,也就是今天浙江杭州上城区人。《明史》称赞他"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二人并称为"西湖三杰"。他重名节,轻名利;重社稷,轻君王,一颗赤胆忠心,刚直不阿,是百代楷模。

明代名臣于谦,生生冤死在拼命守护的城里

于谦少年时期就已显出不凡。他十分勤奋,刻苦读书,而且志存高远。他最仰慕的是文天祥,而且几十年来一直置文天祥像在座位之侧,从未更改。

在他七岁时,有位僧人看了他的面相,十分惊异,说他将来是要挽救江山社稷的人。八岁时,他穿着红色衣服,骑马玩耍。隔壁领居家的老人看他十分可爱有趣,于是出言调笑:"红孩儿,骑黑马游街。"小于谦却没有露怯,应声而答:"赤帝子,斩白蛇当道。"下联不仅工整,而且还表现出了他的鸿鹄之志,气势非常。

明代名臣于谦,生生冤死在拼命守护的城里

天资聪颖加上勤奋有家,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年轻而又意气风发的于谦考取辛丑科进士,正式走入大明官场。

过了五年,也就是宣德元年(1426),当时圣上明宣宗的叔叔,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起兵谋叛,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于谦也跟随出征。

此时的于谦被任命为御史,朱高煦败北投降后,宣宗让于谦细数朱高煦的罪行。于谦义正言辞,气势凛然,《明史》记载"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朱高煦,这位不可一世的汉王,在于谦这位御史的凌厉攻势下,竟然是被骂得抬不起头,趴在地上不停地发抖,甚至于口呼罪该万死。要知道以往在皇帝面前,朱高煦都从来没有这样过。于是宣宗大悦,立刻下令派于谦巡按江西,平反冤狱数百起。

明代名臣于谦,生生冤死在拼命守护的城里

以上,于谦的一生都还算得上顺利,但是也并没有什么惊世的丰功伟业,真正能够彪炳千秋的功业,是在土木堡之变后,同样,这也是于谦悲剧的源头。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怂恿年轻的英宗亲征,这当然不妥,于谦和当时的兵部尚书邝埜极力劝谏,但但是年轻气盛的英宗却根本不听,执意亲征。于是邝埜跟随明英宗一同出征,去管理军队,于谦则被留在了京师主持兵部的工作。

果然,这次极其不明智的亲征出了大问题,在土木堡,明朝的精锐几乎全军覆没,皇帝英宗也被俘虏,这就是土木堡之变。这个消息传回,朝廷大震,慌了手脚。此时留在京师监国的郕王,立刻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

徐有贞站出来,说星象有变,迁都南京。很明显,就是看瓦剌强大,想要避开,但是于谦怎么可能同意。他站出来呵斥"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这一言得到了朝中众多大臣的支持,也同样被孙太后欣赏,于是于谦就成了朝堂上的主心骨。

明代名臣于谦,生生冤死在拼命守护的城里

于谦首先请郕王从外省调兵,当时明朝的精英几乎全折在了土木堡,于谦就立刻编排这些新来顺天府的军队,悉心筹划,让本来惶惶的民心稍微安定了下来。

之后他请求太后立郕王为皇帝,郕王再三推辞,认为真正的皇帝英宗还在瓦剌手里,自己不能够钻这个空子取而代之。但是于谦却很正直也很明确的表示,此举是为了江山社稷考虑,而不是为了您或我任何一个个人考虑。国不可一日无君,而且如果您不即位,瓦剌用他们俘虏了的圣上威胁,我们岂不是毫无办法?投鼠忌器,这样怎么能于江山有利呢?郕王被说服,九月,郕王即帝位,是为代宗。

果然,这样一来瓦剌想要拿手里的英宗威胁明朝的计划就流产了,朝廷秩序得到了基本维护。于谦不负众望,一场京师保卫战轰轰烈烈,终于是保住了大明的江山,英宗也安然回到自己的国家。

看起来似乎皆大欢喜,但是从新立皇帝的那一刻起,于谦就彻底上了一条必死的不归路。

明代名臣于谦,生生冤死在拼命守护的城里

景泰八年(1457)代宗朱祁钰病重,正月壬午,英宗在大臣石亨、徐有贞的帮助下复辟重新为帝。与此同时,于谦被捕,最终定下罪名是谋反,要处以极刑。英宗其实也是不忍的,他说"于谦实有功。"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这些人肯定不会放过于谦,于是向英宗说复辟这件事,如果不杀于谦,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顺。英宗心知肚明于谦的功绩,但也清楚知道于谦不杀不行,于是最后还是决定杀了于谦。

于谦也知道自己的死是不可避免的,于是慷慨而去,永远的留在了景泰八年(1457)的京城里。

明代名臣于谦,生生冤死在拼命守护的城里

一代忠良,最终也是热血冰凉了。于谦的死因是多方面的,他自己本身,皇帝的意志,佞臣的诬陷,他必须死。于谦自己也知道,死是肯定的,不过早晚而已,他很清楚,在当时的情况下,江山社稷还是自己的身家性命,他只能选一个。他选择了天下,拥立新帝,他明白这样做,英宗回来后他一定没有好下场,但他还是义无反顾,虽千万人吾往矣。他的高度一点不亚于他一直敬仰的文天祥,这也是他长久夙愿的实现。最后的于谦,正如他的诗《石灰吟》中写到的那样,"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明代名臣于谦,明朝名臣-于谦

总序

说起名将,可以说历史上名臣名将非常多,小编看到这个想到了《明朝那些事》里面提及的一位明朝重臣,于谦。

一提起“于谦”二字,大多数人都想到的是德云社那个相声大师于谦,郭德纲的搭档。但是,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明代的名臣于谦,深受百姓的爱戴。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明代名臣于谦,生生冤死在拼命守护的城里

一、历史生平

于谦从小的偶像就是文天祥,鲁迅先生为了提醒自己早起,就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于谦就把文天祥的画像挂在座位旁,天天年年都看着,激励自己长大后成为一个如文天祥般的好官,为民爱戴。

七岁的时候,于谦碰见了一个和尚。按照惯用的套路,和尚必定会说于谦将来是个贵人。没错,那和尚就说于谦是将来能拯救国家的宰相。

于谦二十三岁的时候考中进士入仕,宣德元年被任命为御史。这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明宣宗朱瞻基亲征,打算去会一会他谋反的叔叔。

明代名臣于谦,生生冤死在拼命守护的城里

皇帝都亲征了,朱高煦自然是败了,向侄子投降。好歹是自己的亲叔叔,朱瞻基不好直接杀了,但是心有不平,自己又不能破口大骂,就把于谦派出去开骂朱高煦,过过干瘾。

于谦一出场,没有辜负御史这个身份。虽然字字不带脏,但是骂得朱高煦抬不起头,趴在地上直发抖,在于谦口中,自己就是个穷凶至极的恶人,干了无数伤天害理的事情,怎么有脸还活着。

明宣宗看着一本正经、一脸严肃,心底却是乐开了花,不停地给于谦竖起大拇指,就该这么骂。于谦就因为这个得了宣宗的青睐,所以直接越级把于谦提拔为兵部右侍郎,紧接着就把于谦派出去巡抚河南、江西。

二、巅峰坠落

于谦到任之后,走遍了河南、江西各地,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真实的生活,从而作出有利于他们的举措。尤为关心自然灾害带给百姓们的伤害,及时上报给朝廷,解决平民的生活问题。

当时主持内阁朝政的是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他们都很赏识于谦,所以一看到于谦上的折子,总是会积极处理。

作为巡抚,于谦定时会回北京向皇帝汇报他的工作情况。一般的官员回京起码会带点礼物给京城的官员们,但是于谦每次回来的时候啥也没有。

当时有个掌权的太监叫做王振,就喜欢收受贿赂,看百官巴结他的样子。只有于谦是个例外,什么都不给王振,王振气得牙痒痒,就想给于谦一点教训,诬陷于谦有过,把他关在了牢里判处死刑。

百姓们一听于谦要被杀了,都很激愤,联名上书请求放了于谦。王振迫于压力,就把于谦给放了,降职为大理寺卿这样还不行,山西和河南的官吏、百姓都请求于谦继续回到山西,所以于谦又官复原职了。

三、孰轻孰重

正统十四年,发生了“土木之变”,英宗被瓦剌挟持。于谦反对南迁,力主抗战。升任兵部尚书之后,全权负责京师的安全。

于谦率军二十二万,排布在京师九门抵抗瓦剌之军。也先看着明军的阵势,认为这是一场恶战,屡攻不下,就挟持英宗想要求和。于谦依然不同意议和,防止也先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他是以“社稷为重,君为轻”。

后来瓦剌的也先认清自己确实占不到什么便宜,就把英宗给放了。英宗是回来了,于谦却因此不幸。英宗恢复帝位之后,立即把于谦逮捕入狱,因为于谦当时拒绝也先的求和提议,让英宗受了不少罪,还因为是于谦把明代宗推上帝位的。于谦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就如同他写的那首著名的《石灰吟》,明朝因为于谦的存在没有国破家亡,使朱氏江山得以延续下去,没有成为如同南宋那样,只可惜后因奸臣陷害,而丢掉性命,如果于谦没有那么早的离去,明朝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历史结局。

明代名臣于谦,生生冤死在拼命守护的城里

最后,一起再来欣赏下于谦所作的著名诗篇《石灰吟》。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著名诗作并非于谦受了牢狱之灾时所作。而是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由此,我们姑且可以下个定论,正是由于树立了鸿鹄之志,才成就了于谦的一生,这对于我们都是应该有所启发的。

本文关键词:明代名臣于谦善长破案吗,明代名臣于谦曾写下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明代名臣于谦是谁,明代名臣于谦评价文天祥,明代名臣于谦简介。这就是关于《明代名臣于谦,生生冤死在拼命守护的城里》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