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二十期讲解,《千字文》第一讲 :天地玄黄
关于【千字文二十期讲解】,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千字文二十期讲解:《千字文》第一讲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下面,讲《千字文》的具体内容。
第一句叫“天地玄黄”。
“天地玄黄”什么意思呢? 实际上,可以说成“天玄地黄”。因为“玄”、“黄”都是讲颜色。
“玄”,按古人的说法,叫青黑色,也就是藏青色、深色。古人用的颜色都是用天然染料染的,青色就是用蓝染料一遍又一遍地染,越染越深,越来越偏黑色。我们经常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指的就是这个过程。
为什么叫“天玄”呢?天是什么颜色?蓝色!(听众答)对,我们都说蓝天嘛!但是大家想一想:白天的时候天确实是蓝色的。但是蓝色是天的本色吗?不是!如果是的话,晚上也应该是蓝色。晚上没有太阳,天就成了刚才讲的那种玄色、青黑色。晚上没有星星、月亮的时候,我们看天是一种什么感觉?很深奥,感觉看不到底儿,是不是?所以我们经常说玄秘、玄奥,就是这个意思。《老子》讲“玄之又玄”,南北朝时代文人们“谈玄论道”,其实都是这种意思的延伸。
这是讲“天玄”,下面是“地黄”。
“地黄”,当然是说地的颜色,黄土地嘛!但是,还有黑土、红土呀!为什么要用黄色代表地的颜色?这跟五行有关。以前我们讲过,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古人还把五行和五方、五色连在一起。按方位来讲:金是西方,木是东方,水是北方,火是南方,土是中间。按颜色来讲:西方是白,东方是青,北方是黑,南方是红,中间是黄。这是古人的说法,当然也有它的道理。为什么东方是青色?因为华夏文明早期主要在黄河中下游,也就是所谓中原地区。从这样的地理位置看,所谓东方其实是东南方。春天往往从这个方向开始,植物先变绿,甚至根本不落叶,四季长青,所以青色就成了东方的主色。南方属火,是红色。因为南方天气炎热,这个不用多讲。另外,南方下雨多,土壤的矿物质冲走很多,剩下的是红土。大家到南方旅游,看到的都是红土。西方多山,山上有雪,所以是白色。北方,我们都知道是黑土地,所谓白山黑水。中间是黄色,因为黄土高原和华北都是黄土地,长的黍稷也是黄色。而且这里是华夏民族最主要的活动地带,自然会用这里的主色代表土地的颜色。
大家去北京,天安门西面的中山公园有一个社稷坛,里面有五色土,象征着东南西北中的土地,在古代是江山社稷的象征,也就是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另外,中国古人还有“四象”的说法: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其实也是说方位和颜色。比如:玄武,是一种龟,黑色,代表北方。大家都知道,唐朝有“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把李建成、李元吉杀掉,就发生在玄武门,而玄武门就是北门。
这是讲“天地玄黄”,下面是“宇宙洪荒”。
大家经常说“宇宙”,但有没有想过“宇”是什么意思?“宙”是什么意思?
“宇”就是屋檐。我们看古代的建筑,比如:天安门,那种高高翘起的屋檐,就叫“宇”。(中国字有个特点,很多意思是一环扣一环慢慢衍化来的。)后来把这种意思延伸,就用“宇”字,也就是屋檐——建筑的一部分,代表整个建筑。以后又延伸,代表四方上下的无限空间。
“宙”,最早也跟房屋有关,是指房梁,或者叫栋梁。后来这种意思衍化成车、船的顶蓬。再进一步变成车、船能够到达的地方,表示距离。再后来表示抽象的距离——也就是古往今来,变成代表无限的时间。
所以“宇”表示无限的空间,“宙”表示无限的时间,这两种意思合起来,就是宇宙。这是中国古人讲“宇宙”。
“洪荒”呢?“洪”就是大。发大水叫什么?洪水!就是这个意思。“荒”,是荒蛮。
“宇宙洪荒”,是讲遥远古代发生的事。在中国古人眼里,最古老的年代是什么时候?盘古开天辟地。宇宙最早是什么样子?按《老子》讲,是混沌——模模糊糊的一团,像鸡子(也就是鸡蛋)。盘古在里面昏睡了一万八千年,睡醒以后,眼前一片漆黑,感觉难受,就变出一把利斧,砍出一条缝,又用手使劲向上推,脚也往下踩,这样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天和地就分出来。
这是中国古人的一种传说,这种传说其实体现着一种精神。什么精神?大家都知道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表达的就是一种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已经融进中国人的血脉里!
当然,传说不止一种。《庄子》里有一个寓言故事,也是讲混沌的,背后有更深的含义。
《庄子》说:在古代,南方的帝王叫“倏”,北方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混)沌”。有一次,“倏”和“忽”到了“浑沌”的地盘,“浑沌”招待得非常好。“倏”和“忽”就商量着怎么报答“浑沌”。他们觉得:“混沌”长得圆圆乎乎、光秃秃的,像“鸡子”一样,没有生气(机)。人有七窍——眼耳口鼻,能“视听食息”,就“活”了。我们要是给他凿出七窍,他也就“活”了!他们俩就每天给“浑沌”凿一窍。凿了七天,窍是凿好了,“浑沌”不仅没有“活”,反而死了。
大家仔细想想,庄子想表达什么意思?!
还有有意思的事,再多说几句。这些是中国的传说,里面涉及“七”字——七窍、七天。其实,在中国的传统里,这样的数字还有很多。中国人去世之后,要“数七”,头七、二七直到七七,一共四十九天,由和尚、道士超度。
在西方,也有类似的“七”字。比如:传说上帝造人。《圣经·旧约》里讲,上帝造人用了七天时间。第一天,上帝说要有光,就创造出来光;第二天,上帝说要分天地、要有水,就把上下、天地隔开……到第六天,天地万物都造出来了。第七天,上帝要休息。这是西方的创世神话。我们现在说,星期天要休息,就是从这里来的。
其实,无论古今中外,“七”这个数字都很有意思,有时候很神秘,为什么都这么重视“七”呢?我们不能讲太远,就不多说了!
今天讲了大约二十分钟,简单介绍了《千字文》的来历和头两句。实际上,这些内容已经涉及到传统文化的很多方面,所以如果把《千字文》讲透了,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也就能了解了。
2、千字文二十期讲解,千字文第二讲:日月盈昃
上一次,我们讲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下面是“日月盈昃”。
“盈”,就是“满”的意思,也就是月圆月缺的“月圆”。“昃”,按照古书上讲,叫“日西斜”,太阳要落山的意思。所以这句话就是讲“日升日落、月圆月缺”。
表面上看,意思很简单。但是,中国人有一种思维习惯,比方讲“日月”,想表达的可能不止“日月”,还另有所指。
举个例子:《诗经》第一篇叫《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当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明显是讲男女恋爱。但为什么要说“关关雎鸠,在河之州”呢?我们上中学的时候都学过,这叫比兴——借物起兴!雎鸠是一种水鸟,也就是鱼鹰。鱼鹰的特点是雌雄配偶固定,几乎一生不变。古人就用这个特点比喻男女之间坚贞的爱情。这首诗写谁跟谁恋爱?古人说,是周文王跟太姒。具体是不是呢?这个不好讲,但是古人就这么认为。总体上,它是借关雎讲恋爱。这是一种比象思维——用比喻、象征的方式讲道理。
不仅《诗经》是这样,《周易》最根本的道理也是“上天垂象,圣人则之”。老天爷给人讲道理,不是直接跟你讲,而是给你显示一些景象,让你去悟。圣人——聪明的人(大家看繁体字的“聖”,直观的意思就是“耳聪目明”的人)就可以从这些景象里得到启示。然后,“则之”——开创一种方法,学习、效仿老天爷,沟通天和人。
这是中国古人一种很特殊的思维方式。中国的唐诗、宋词为什么那么美?为什么有那么好的意境? 就是因为这种思维方式。没有这种思维方式,体悟不到那种优美。
还说刚才讲的“日月盈昃”。古人写月亮的很多,苏轼的《水调歌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多美,千古绝唱!借助这种思维方式,用月亮表达那种难以言表的情感,太奇妙了!
不仅仅是诗歌,《周易》里也有这种例子。我记不准是哪一卦了,就有“日中则昃,月满则亏”的说法,表面意思是说,太阳升到正中,就要往下走了,月亮圆了以后,就开始缺了。它仅仅是讲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吗?不是!它在提醒我们,无论什么事儿,做到圆满,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跟爬山一样,爬到山顶,自然要向下走。那么,怎么能长久持盈保泰呢?曾国藩把自己的书斋叫“求缺斋”。为什么要“求缺”?就是有意识地不把事情做那么圆、那么满,故意留下一些缺憾,省得老天爷“动手”。
无论从什么样的角度讲,中国人这种思维方式很多时候非常合理。大家想一想,我们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事事都很顺利,哪一方面都做得非常好,但忽然招致一种《周易》所讲的“无妄之灾”?在我的经验里,有过二、三个这样的人。我去参加一个遗体告别仪式,有一个挽联写着:天妒英才。是不是这样一种意思?当然,有人会说,这是迷信!是不是迷信,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但事实就在那儿摆着!
实际上,这句“日月盈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我只是简单举几点。
下一句是“辰宿列张”。“辰”和“宿”这两个字,需要单独拿出来讲一下。
先说“辰”。什么意思呢?我们都知道时辰,是表示时间的。但是,这个字在甲骨文里很特殊,是个象形字。怎么象形?是一个贝壳。我们都知道,普通的贝壳都是一边宽、一边窄。“辰”,就是在贝壳窄的那一边挖两个洞,再拴上一段绳子,可以套到手上,宽的那一边磨光、磨得特别快,可以用来掐谷穗。所以“辰”在甲骨文里是一种农具——掐谷穗的工具。
这种意思后来发生了衍化。我们看“辰”这个字,如果下面加一个“虫”,就是海市蜃楼的“蜃”——一种软体动物、海里的贝类;如果加一个“扌”,就是“振”——贝壳扇动开合的样子;如果加一个“女”,就是妊娠的“娠”——怀孕的意思;如果上面加一个弯弯曲曲的“曲”,就是农业的“農”(这是繁体字,后来简化成“农”);如果加一个“日”,就是“晨”——早晨,这是一种衍化方向,跟时间有关系了。
这里面有个问题:它本来是讲农具,后来怎么跟时间联系上了?
我们说,农业社会最重视的是什么?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这些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在古代,这叫“观象授时”,也是历法最早的意义。掌握了这些,农业才能发达起来。
不仅仅是中国,在其他早期文明里,观察天象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比如:世界上最古老的两河流域古埃及文明,他们观察的是“天狼星”。每当天狼星在天空出现的时候,他们就知道尼罗河快泛滥了,夏天要来了。这可能是人类观察天象的最早记录。所以天文学可能起源于中东。
上次我们讲上帝造人,用了七天时间,最后一天休息,现在叫礼拜日。按这种算法,一个礼拜是七天——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星期日。为什么叫星期?就是因为中东人观察“七曜”——现在说的金木水火土日月,观察它们的运行周期,所以又叫“七曜日”,也就是“星期”——七颗“星星”的运行周期。后来,这些知识传到希腊,传到西方,也传到了印度。后来到唐朝的时候,印度佛教的密宗兴盛起来,天文、历法就随密教一起传到中国。中国也有了“七曜日”的说法,天文、历法也严密了很多。那时候,有一个非常伟大的和尚,叫僧一行,按现在教科书上的说法,是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好像还有一颗小行星命名为“一行”)。但是,一行同时还是一个伟大的宗教家,是密宗高僧。也就是说,至少在一行的时代,天文历法和宗教还是搅在一起的。密宗当年为什么那么流行?其实和天文历法、施咒求雨、“神通”都有很大关系。那会儿,有所谓开元三大士,都是从印度来的,又叫“神僧”。
这说到了“密”!现在有“藏密”,唐朝有“唐密”,日本有“东密”。日本的“东密”是“唐密”的传承,后来“唐密”在中国失传了。所以现在世界上的密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藏密”,一种是日本的“东密”。
这一讲就远了,不讲这么多,回到“辰”和“历法”的联系上来。
我们刚才说,“辰”是收获谷穗的工具。那么,什么时间收获谷穗呢?这就涉及到“辰”后面那个“宿”字。“宿”,也就是人们经常讲的“二十八宿”——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是四象,每一象又有七颗(组)星星,一共是二十八颗(组)。这当中,“青龙”这一象有一个“心宿”。当这颗星星在天空最南边出现的时候,也就是收获的时候。这样,“辰”就和天上的星星、和时间联系起来。
当然,这仅仅是“辰”的一种讲法。按照古书记载,“辰”还有另外一种讲法,就是所谓“日月之会”。
我们都知道,月亮有圆、缺——一开始是满月,后来慢慢变成月牙,最后完全看不见了。为什么月亮会有这种变化?因为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但是,因为太阳、地球、月亮位置的变化,地球上能看到的月亮反光部分也在不断变化。当月亮处在太阳和地球中间,月亮反光的部分完全背对地球,就看不到月亮了。这个时候,古人就叫“日月之会”,也就是“一辰”。
一年有多少会?十二会。因为一年有十二次月圆月缺,也就是十二辰。在天文学上,一周天等分成十二份,一份就是一辰。当然,每一辰都有自己的名字,这就是中国人讲的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太岁头上动土”。太岁是木星。为什么木星叫太岁呢?因为木星在天上走一圈正好是十二年,也就是一年走“一辰”,所以古人就用木星记年。比如:《兰亭集序》开头是“暮春之初,岁在癸丑”,也就是岁星走到了“癸丑”的位置。这里面还涉及天干,有点复杂,就不讲了。
总之,到这个时候,“辰”最主要的意思就不再是农具,而是用来表示时间。
当然,“辰”还用来计时。我们都知道,古人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什么子时、丑时……,一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
说到这里,想起一个事。有一次,可能是沧州那边一个老先生,通过微信联系我,说他发现分、秒、时里有一些秘密,就是分、秒、时的换算有一定规律,这些规律跟八卦什么的有关系。我说:老先生,您知道中国古人用什么记时吗?时辰!分、秒、时是西方人的记时方式,这个里面有规律也不能算传统文化。老先生很尴尬,但还是坚持他讲的那些。我说:没关系,您可以作为自己的兴趣继续研究,但说这些是传统文化要慎重!
其实,传统文化里很多内容在当时可以说是常识,现在却很少有人知道了。比如,古人计时还有“更”,什么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其实,这个字不能读“gēng”,应该读“jīng”。以前过年要早起,叫什么?起五更(jīng)!是不是?!现在不起那么早了。还有我们经常说“三更(jīng)半夜”,是不是?!大家知道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字不念“gēng”而是念“jīng”吗?起五更(jīng)不能说起五更(gēng)?这跟京剧有关。京剧的戏词里,念这个字的时候,不能念更(gēng)。因为“更(gēng)”是改动、变更的意思。你到皇宫里唱戏,念“gēng”,要更(gēng)什么?改朝换代吗?所以戏班里留下来的规矩,这个字要念更(jīng)。大家看京剧,这个字是不是永远念更(jīng)!
讲得太远了,不能再讲了。这是我们讲“辰”这个字,下面还有 “宿”字。
“宿”,就是星宿。刚才讲过四象、二十八宿,不重复了。二十八宿哪里来的?是中国的发明吗?就像刚才我讲的,天文学最早起源于中东,然后传到西方、印度。所以,有一段时间人们认为二十八宿也是从中东传到中国的。但是,后来考古学家发现了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墓当中出土了一个装衣服的箱子,箱子顶上豁然有二十八宿的图案。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我们国家战国时期二十八宿的天文观察系统已经非常成熟了。那时候,佛教还没传到中国,而且中国人用的名词、观察方式跟中东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历法可能受到中东一定影响,但最主要的内容是我们自己建立起来的。
大家看,我们今天只讲了两句话,里面涉及到多少老祖宗传下来的内容!这些内容流传了几千年,难道到我们这一代就断了吗?这可是传统文化里的宝贵财富,所以我愿意把它分享给大家,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本文关键词:千字文第29集,千字文第21集,千字文第23集,千字文21则,播放千字文第23集。这就是关于《千字文二十期讲解,《千字文》第一讲 :天地玄黄》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