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杜甫最有名的17首诗歌

04-04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杜甫最有名的17首诗歌,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最后逐渐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促成这一局面的关键人物便是诸葛亮。

虽然历史上的诸葛亮并没有像《三国演义》里那般多智近妖,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有了诸葛亮的辅佐,刘备才渐渐有了可以和孙权、曹操三足鼎立的实力。

后世很多文人都曾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以表现他们对这位谋士功臣的敬仰之情。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杜甫最有名的17首诗歌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杜甫的《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20字,但却很精炼地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功绩,还揭示了蜀国最后灭亡的原因,堪比一部《三国演义》。

这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当时他流亡蜀中,公元766年,到了夔州那一带。

夔州有武侯庙,而江边又有传说中诸葛亮所设的《八阵图》,杜甫对诸葛亮仰慕已久,又见到遗迹,诗兴大发,于是便有了这首诗。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杜甫最有名的17首诗歌

开头两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说的便是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早在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为他描绘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蓝图。

而后在他的谋划下,刘备先是联合孙权在赤壁大败曹操,而后又拿下兵家必争之地——荆州,接着又夺下益州,一步步实现了当初他在隆中所绘的蓝图。

虽说最后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多方因素形成的,但这其中诸葛亮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刘备从一个寄人篱下、无权无势的皇叔,到称霸一方的霸主,诸葛亮是功不可没。

无论是当初的谋划,还是计划实施的过程,都少不了诸葛亮的影子,就像刘备自己所言“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而杜甫这首诗里,一个“盖”字便是他对诸葛亮的高度赞美。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杜甫最有名的17首诗歌

接下来的“八阵图”一句也表现了他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在《三国演义》中提到,诸葛亮以八阵图困住了东吴大军,令陆逊甘拜下风,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根据历史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

他的八阵图是用来对付魏军的,后来也如他所愿,在阵法的加持下,蜀军的战力大大提升。

虽然没有传说中的那般神乎其神,但在蜀魏对战中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杜甫这里显然也是肯定这一点的。

诗歌开头便用对偶的形式,盛赞诸葛亮的功绩,精巧工整,又自然贴切,不难看出杜甫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杜甫最有名的17首诗歌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前一句说的是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坚贞,后一句则是写他的遗憾。

“石不转”最早出自《诗经》的“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人表面是说无论风吹浪打,江边的石头都岿然不动,实际是暗指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忠心耿耿,不可转也,而这也是最令杜甫敬佩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而“遗恨”一句则是写出了诸葛亮的无限遗憾。

本来按照诸葛亮的蓝图,东吴是要结交的对象,至少在三方爆发大战前,都应该尽力维护蜀吴的关系。

可是这一切在关羽失荆州被杀,张飞为关羽复仇,又被手下暗害,献头颅于东吴后,破灭了。

刘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可惜的是夷陵之战,蜀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而这场战役让本就实力最低的蜀国,元气大伤,短时间内再也无力与其他两国抗衡。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杜甫最有名的17首诗歌

如果说蜀国没有和吴国交恶,也许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刘备也能一统三国,所以杜甫才会发出“遗恨失吞吴”的感慨。

再联想到杜甫自身已至暮年,却一事无成,这样的“遗恨”就更显得绵延不尽了。

这首诗短短20字,便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功绩、遗恨,堪比一部《三国演义》。即使是不了解诸葛亮的人,读了此诗,也会对他肃然起敬。

就像《唐宋诗醇》所言:遂使诸葛精神,炳然千古,读之殷殷有金石声。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关键词: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春夜喜雨,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七言绝句,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登高,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五言绝句,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短诗。这就是关于《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杜甫最有名的17首诗歌》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