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氏家族来源,广东慕容氏是唯一幸存血脉
关于【慕容氏家族来源】,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金庸作品《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是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除了他的武功“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让人感到好奇,再有就是他的身份——姑苏慕容氏,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燕国”的皇族后裔,鲜卑族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到处都能看到鲜卑人的身影,他们十分活跃。鲜卑人曾先后建立过十个国家,也曾统治过中国半壁江山。
可是如今中国的56个民族中,却没有鲜卑族,他们就这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鲜卑族的起源和壮大
关于鲜卑族的起源说法有很多,目前有“东胡说”、 “ 东夷说”、 “ 山戎说” 、“ 逃亡汉人说”等等,而史学界比较主流的说法——鲜卑族是东胡的一个分支。东胡是一个部落联盟,有很多民族和大小不同的部落组成。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中说“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看来,鲜卑族之所以叫鲜卑,是因为他们居住在鲜卑山附近而得名。但鲜卑山到底在哪里,至今是个谜。
据说是这样的,强大的匈奴人打垮东胡后,东胡其中一个部落便退守到鲜卑山附近,于是外界便称其为“鲜卑人”。
在鲜卑人早期历史上,他们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匈奴人所奴役,成为附属民族。直到汉朝时,大汉赶走了匈奴人,鲜卑人才迎来了自己的发展机会。他们真正走进了中国历史。
在西晋之前,鲜卑人逐渐称雄于蒙古草原上,但始终与中原王朝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或隶属称臣,或表明友好往来。
西晋时,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引发“八王之乱”,一场皇族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战争席卷中原大地。北方各少数民族抓住机会纷纷南下,逐鹿中原。鲜卑人也在其列。
在这乱世之中,鲜卑人迅速发展壮大,不仅走进了中国历史,始终开始左右中国历史。在两晋、南北朝这一段时间中,鲜卑人有着至关重要的历史地位。
其中,拓跋氏建立了北魏;慕容氏建立了诸燕(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等等);宇文氏建立了北周。
这些都是鲜卑人显赫的姓氏,他们所建立的国家也都不同程度促进了中华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尤其像北魏,推行汉化改革,使很多鲜卑人融入了汉族。
北周成为最后一个鲜卑人的政权,但它孕育了隋朝,孕育了中华大一统。隋朝创立者杨坚本是北周大臣,封为随国公。
鲜卑人为何消失了
从隋朝建立后,鲜卑人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便渐渐暗淡下来。即便隋唐时期再提到鲜卑,也只是说某某人具有鲜卑血统,并不说他是鲜卑族人。而他本人早已汉化,对“鲜卑”二字也没有兴趣了。
都说李唐王朝有鲜卑血统,李家那么多皇帝,从来没有一个承认的。更没有谁站出来说——“我要恢复鲜卑人的身份!”
这实际上体现出汉人对胡人,骨子里是有一种歧视的。大家都争着做汉人,不想当胡人。恐怕这也是鲜卑人消失在历史上的原因之一吧。当然,还有这样一些根本性的原因:
1、丧失故土,失去民族之根本
鲜卑人本是居住在蒙古高原东北的游牧民族,随着他们在关外的发展壮大后,竟开始逐鹿中原。逐鹿中原也没问题,问题是你不能丧失自己的本土,忽视对发祥地大本营的耕耘。
在两晋南北朝事情,鲜卑人各部族纷纷南下,在中原扎根下来,“猴子掰玉米”,新人胜旧人。最后中原没有拿下来,故土也回不去,成为“游魂”,不得不融合进其他民族。
蒙古人被朱元璋赶走,为啥北元还能存在一段时间?更不用说,蒙古汗国直到17世纪林丹汗去世才被清朝皇太极灭亡。就是因为蒙古人一直没有放弃过他们的老家。
2、语言文化的丧失
站在鲜卑人的角度,北魏孝文帝应对此负责,他是一个彻底的“崇汉媚外”者。
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比如,明文禁止鲜卑贵族讲鲜卑语,要求一律改说汉话。普通老百姓总是跟风贵族的,这便造成所有鲜卑人开始以说汉话为荣。渐渐地,他们丧失了自己的的语言。
孝文帝还禁止穿胡服,一律改穿汉人服装,朝廷百官也都身着汉族官吏朝服。可别小看一个服装,那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巨大载体。
最要命的还有改汉姓。孝文帝下令鲜卑贵族们都要改汉姓,于是拓跋氏改姓“元”,拔拔氏改姓“长孙”,独孤氏改姓“刘”,贺赖氏改姓“贺”……
孝文帝本名叫拓跋宏,结果成了元宏。李世民的妻子长孙皇后本来该叫“拔拔皇后”。《笑傲江湖》中的独孤求败,按说应该叫“刘求败”。
3、通婚的“杀伤力”也很大
不仅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孝文帝还大力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他首先就带头娶了几个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为妃。又命自己的几个弟弟娶汉族女为妻。普通老百姓总是跟风贵族的,于是许多鲜卑人也以娶/嫁汉人为荣。
像孝文帝这样积极主动融入汉族的情况,在历史上还真不多见。我们现在的历史上对孝文帝的评价是趋于褒扬的,可是如果站在已消亡的鲜卑人角度,恐怕不会这样看待他吧。
事实上,孝文帝的这种极端汉化情况,在当时就有很多反对者。孝文帝的太子就反对这种极端的汉化改革,于是孝文帝处死了太子……
在孝文帝死后,鲜卑人的反对情绪达到高潮,终于爆发了起义。
具有鲜卑血脉的少数民族
鲜卑族虽然消失了上千年,但也不能说完全找不到他们的蜘丝马迹。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很可能就是鲜卑人的后裔,比如锡伯族。
学界认为,锡伯族的祖先很可能就是鲜卑人。在锡伯族自己的民间传说中,也认为他们的先民就是鲜卑人。锡伯族有一个重要的民族图腾——看起来是长着翅膀的马,那就被称作“鲜卑兽”。
锡伯族被认为是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人大量南下中原,遗留在老家的一批人。他们没有进行民族大融合,反倒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性。
你可能会问,为何锡伯族没有继承下鲜卑族的名号,而是另外改了一个新的民族呢?
我觉得他们可能根本就没有改名过,这跟古代译音的变化有关。据说鲜卑人的古鲜卑语读音为“Sibe”,在中原王朝的史料中有十几种译法:鲜卑、须卜、犀比、史伯、锡北……鲜卑→锡伯?
对此,嘴哥本人严重怀疑,鲜卑就是锡伯,锡伯就是鲜卑。由于各个时期的译音不同,才使我们误以为他们是两个民族。
锡伯族深入骨髓的弓箭文化,似乎印证着他们是鲜卑游牧民族的后裔。
这就像台湾叫老挝为“寮国”,叫沙特为“沙乌地”,叫津巴布韦为“辛巴威”,实际上都是说的同一个国家,只是音译不同而已。鲜卑和锡伯,大约就是这种情况。
除了锡伯族,还有一个土族很大可能也是鲜卑人的后裔(是土族,不是土家族)。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也有一小部分。
前燕的建立者鲜卑慕容氏家族成员,在青海南部建立了吐谷浑政权。直到663年才被吐蕃吞并。而吐谷浑的鲜卑遗民就成了今天的土族。
但土族的鲜卑血统大概没有锡伯族更纯正,因为吐蕃攻占吐谷浑后,鲜卑遗民与其他民族有所融合。其中,融合最多的是蒙古人,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土族人总认为自己是蒙古人后裔的原因。
所以,如果我们说鲜卑人鲜卑湮没于历史之中,可能未必完全正确。至少还有锡伯族和土族嘛。
遗憾的是,无论锡伯族还是土族,都从来不大张旗鼓宣传自己是鲜卑人后裔,一是他们拿不准,二是他们恐怕不想做鲜卑人。
但近几十年来,广东肇庆慕容氏却大张旗鼓说自己是鲜卑人后裔。这倒很有意思。
广东肇庆慕容氏
在广东肇庆白土镇有幕村、大旗村、中岗村,这三个村庄都集中分布着慕容氏,他们自称是鲜卑人的后裔。
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鲜卑慕容氏的祖上为了逃避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迫害,不断南迁。
明朝初期,慕容氏辅佐过朱元璋建立王朝,但后来朱元璋又对其进行迫害。慕容氏不得不再往南方迁徙,并且还改了姓氏,有的改姓慕或穆,有的改姓容。
慕容氏最终落脚在广东肇庆繁衍生息。这个地方物产富饶,是当时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军事重镇。并且在慕容氏来之前已经有客家人、壮族、瑶族等等迁居于此,对外来者比较宽容。
肇庆慕容氏有本《慕容氏大宗族谱》,上面记载他们的祖先起源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麓的鲜卑山。并且他们奉莫护跋为始祖,莫护跋是三国时期鲜卑族慕容部落的首领,曾追随司马懿征讨公孙渊,立下战功,被封为率义王。五胡十六国的前燕国就是莫护跋的后人慕容皝建立的。
据说,这本《慕容氏大宗族谱》是清朝嘉庆年间慕容氏人写的,所以它里面的记载有多少真实性,也是值得怀疑的。
现在,广东肇庆一代的(自称)鲜卑慕容氏后裔有6000多人,在晚清时他们只有1000余人,可见这一百年来发展十分迅猛。
据说,曾经有肇庆慕容氏后裔想将身份证上的民族修改为“鲜卑”,但遭到拒绝。我不知道这个消息是不是真的。如果真的改成“鲜卑”,作为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岂不是该享受更多政策优惠?高考加个200分什么的……
,本文关键词:慕容氏的来源,慕容家族族谱,慕容氏由来,慕容氏的现状,慕容氏是什么民族。这就是关于《慕容氏家族来源,广东慕容氏是唯一幸存血脉》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