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的故事,少年柳公权的故事(成语故事 , 瓜田李下)
关于【柳公权的故事】,少年柳公权的故事,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成语故事 | 瓜田李下
- 2、柳公权的故事
- 3、柳公权有什么故事
- 4、关于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
1、成语故事 | 瓜田李下
瓜田李下
柳公权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
他生性耿直,为官清正,而且非常善于进谏。唐穆宗时期,他就曾借谈笔法之际劝谏穆宗戒玩乐以理朝政。
唐文宗年间,柳公权升任太子少师。文宗既喜其书法又欣赏他的为人,经常请他进宫商讨一些事情。
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不久就被文宗任命到邮宁(今陕西邮县)做官,朝野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文宗得知后,就召柳公权进宫,对他说:“郭宁政绩不俗,当官以来工作勤勤恳恳,从来没有出过大的失误,现在朕不过让他到邮宁这个小地方当官,又没有违反常规,大家为什么就有这么多意见呢?”柳公权说:“大家不知道真相,都认为郭宁是因为给您献了两个女儿入宫,才当了这个官职的。”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进宫是去伺候皇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当妃子。”
柳公权回答说:“一个人在瓜田里弯腰提鞋,在李树下伸手整理帽子,他能说得清楚吗?即使陛下没有纳郭家女儿为妃的意思,处嫌疑之地,人们也难免误会呀!”
文宗听了,半晌没有说话。
思考:
“瓜田李下”语出三国·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原指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提鞋,免得被人怀疑是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整理帽子,免得被人怀疑是摘李子。后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来源:《动漫报》)
END
责任编辑:李会彦 | 责任校对:周春燕
审核:张呈炜 | 美编:丁然
2、柳公权的故事
柳公权习字的故事(“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不好,常常受到老师和父亲的批评。
他虚心听取他们的教诲,经过一年的勤学苦练,他写的字进步很大,受到老师的表扬。
表扬的次数多了,柳公权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写大楷比赛。他很快地写好了一篇,满以为稳拿冠军,脸上露出得意洋洋的神色。一位卖豆腐的老人见柳公权这么不谦虚,想给他泼点凉水,走过去对他说:“华原城里,有个人用脚写字,写得比你还要好。
”柳公权听了有点不服气,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华原城。他亲眼看到那位无臂老人用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用右脚夹住毛笔,龙飞凤舞地写对联,写出的字比自己不知要好多少倍。他冷静下来想想,觉得自己那么一点成绩真算不得什么。
他诚恳地对那位无臂老人说:“柳公权愿拜您为师,请老师告诉学生写字的秘诀。”无臂老人沉思片刻,给他写了四句话:“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老人解释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
我用脚写字,已经练了50多个年头。我磨墨练字用完八大缸水,每天写完字就在半亩大的池塘里洗砚,池水都染黑了。可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我的字还差得远呢!”柳公权牢牢记住老人的话。
从此以后,他更加勤奋地练字。他搜集了许多古代书法家的字,反复琢磨,吸取各家的长处。他经常登门拜访当时的书法名家,向他们虚心求教。他还时常请同学、亲友、陌生人指出自己书法上的不足之处。
柳公权在书法领域不知满足地刻苦钻研,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
3、柳公权有什么故事
1、写诗助人唐武宗曾长时间对一名宫中女官生气,后来把她召来,对柳公权说:“朕对这个人很不满意,如果能得到学士你的一篇作品,朕就不怪罪她了。”于是把御案上的几十张蜀郡产的纸递给他。
柳公权不假思索,立即写成一首绝句:“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
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皇帝非常高兴,赏赐给他二百匹锦缎,并命女官上前向他拜谢。2、以笔为谏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权问怎样用笔才能尽善尽美,柳公权回答说:“用笔的方法,全在于用心,心正则笔法自然尽善尽美。”穆宗为之改容,明白他这是借用笔法来进行劝诫。
宋代苏轼在诗中曾说:“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3、三步之才柳公权曾随从唐文宗去未央宫花园中游玩,文宗停下车子对柳公权说:“有一件使我高兴的事。过去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发下,现在二月里就把春衣发放完毕。
”柳公权上前祝贺,文宗说:“只是祝贺一下,还不能把你的心意表达清楚,你应作首诗向我祝贺。”宫人催他亲口念给文宗听,柳公权应声念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文宗高兴地说:“曹子建七步吟诗,你竟只需三步。”4、致力学术柳公权特精于《左传》、《国语》、《尚书》、《毛诗》、《庄子》,每讲说一词一义,常写满好几篇纸。他通晓音律,却不喜欢听演奏,他常说:“这是由于听音乐容易使人产生骄慢情绪的缘故。
4、关于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
柳公权是唐代人,著名的 书法 家和文学家,那么关于柳公权有哪些 故事 ?下面是我为你搜集柳公权拜师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柳公权拜师的故事 《柳公权拜师》是一则 小故事 ,旨在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世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学习是没有止境和终点的,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自身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状态。
柳公权酷爱书法,自幼就临摹书法大师的作品,在全村中,是一名“小 书法家 ”,深受全村百姓的称赞。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柳公权写下“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这时,一位卖豆腐的老伯挑着豆腐从前面路过,看见了柳公权的作品。他认为柳公权小小年纪,就如此心高气傲,便皱了皱眉头。他沉吟片刻说,柳公权的字写得一点都不好,就像自己卖的豆腐一样,软软塌塌,没有一点美感和骨筋,还不如别人用脚写的作品,就这样一幅作品还敢在人前卖弄。
柳公权听完老伯的话,十分生气,便呛声老伯让他写一幅作品试试。老伯听后笑着说,自己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但是在华京城有很多书法很厉害的人。柳公权听后,想去华京城一探究竟。
第二天,柳公权五更起床,前往华京城,一进城门,他看见一棵槐树下围了很多人。柳公权十分好奇,他挤进人群中一探究竟,只见一位没有双臂的老头用脚写字。这位老头坐在地上,右脚夹着笔,左脚压着纸张,正在挥洒自如地书写 对联 。
老头的字体肆意飞扬,赢得阵阵喝彩,柳公权佩服不已。柳公权跪在地上,希望这位老伯能收他为师,老伯自嘲自己出身卑微,没 办法 为人师表。在柳公权的苦苦哀求之下,老伯拿出一张纸写下: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恍然大悟,回家之后日夜练习书法,手上被磨起了厚厚的茧,但是柳公权依然不放弃,最终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 柳公权 行书 作品 《蒙诏帖》是柳公权行书代表作品。《蒙诏帖》书写的内容是:“公权蒙诏,出守翰林,职在闲冷。亲情嘱托,谁肯想赢,深察感幸,公权呈。
” 这幅作品又名《翰林帖》,高为26.8厘米,全长为57.4厘米,是柳公权行书作品,现在被 收藏 于北京故宫博物馆。柳公权在 楷书 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但是流传的行书作品数量不多,从《蒙诏帖》中可以鉴赏出柳公权在行书上的书写特点。 《蒙诏帖》写于公元821年,此时柳公权四十四岁,正是他创作书法的巅峰时期。因为年少力强,在这幅作品中,柳公权用大体的行书一气呵成,充满了遒劲的力道之美。
字形散而神不散,给人一种空灵动感之态。在第一帖中,柳公权用大型字体写出了“公权蒙”三个字,字形连绵庞大,气势磅礴的感觉迎面而来。在用笔上,柳公权下笔很有力,所以写出来的字体遒劲富有力道之美。因为这幅作品写于柳公权四十四岁,足以见他精力之饱满,下笔有神韵。
在之后的字体上,柳公权字体形式颇富变化,在写作中他加入了技巧,虽然字形大小不一,但是字形连贯,连绵起伏造就了气势上的壮观。在后三行中,柳公权的字体由大变小,逐渐显露出了柳体骨瘦的神韵,字体一气呵成。在《蒙诏帖》中柳公权将气脉和力度融于其中,字里行间凸显“柳骨”秀美清瘦的特点。
柳公权书法字帖 《柳公权书法字帖》是后人为了学习柳公权的字体而制成的一部书法入门书籍。在字帖里面,总结了柳公权的柳体形式,便于后人临摹。 柳公权书法方面最高的造诣就是楷书。
他的楷书作品十分秀丽美观,字体比较瘦而硬,下笔的力度很足; 书法作品 干净秀丽,一幅作品一气呵成,比较连贯流畅;除此之外,书法作品的结构很严谨,字体之间充满整体性和力度美。后人想要学习柳公权在楷书方面的书法技巧,就制成了《柳公权书法字帖》。 这种字帖内容,有多种样式,针对各个年龄段和不同学习阶段,均有不同的字体内容。举个例子而言,小学生学习书法大多都是从最基本的入门开始学习,为了打好基础,买的就是最简单的“柳体”入门书籍。
字体简单,笔画较少,便于入门学生的练习和使用。 除此之外,现在倡导的方块汉字,从一定角度上来说和楷体十分相近,学习柳公权的楷书作品,也有助于写好汉字。对柳公权书法感 兴趣 的书法 爱好 者,他们长期临摹和研习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总结出了柳体在书写方面的技巧。
随后,著有字帖一书,在书中详细地介绍了柳公权楷书的书写步骤和书写技巧,比如一撇一捺怎样写才会有“柳体”的形态。
本文关键词:柳公权的故事,柳公权的故事简短20字,柳公权的故事50字,柳公权的故事20字,中国古代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这就是关于《柳公权的故事,少年柳公权的故事(成语故事 , 瓜田李下)》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