檩条和椽子图片,屋面檩条的规格和布置原则(古建筑木构架知识扫盲)
关于【檩条和椽子图片】,屋面檩条的规格和布置原则,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古建筑木构架知识扫盲:何谓桁、檩、枋、椽?
中国古代建筑大都是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形式,梁架結构的构架形式最常见的是抬梁式,穿斗式,抬梁穿斗结合式。除了抬梁式、穿斗式和抬梁穿斗结合式的木构架外,还有两种木构架形式就是干栏式和井干式。建筑的规模大小,平面组合、外观形式,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结构类型与材料特性的制约,一般来说,采用抬梁与穿斗式结构的民居,在建筑规模与平面变化上,比干栏式和井干式为优。各种木构架中的构件都非常多,名称也依据位置和作用各有不同,主要有梁,枋,檩,椽等。
抱头梁:
在小式大木作建筑构架中,处在檐柱和金柱间的短梁叫做“抱头梁”。它一头在檐柱之上,一头插入金柱之中。
抱头梁
挑尖梁:
在大式带檐廊的建筑物中,主要的梁多由前后金柱承托,除了这些金柱承托的主要的梁之外,还有一些次要的梁,如,连接金柱和檐柱的梁,它的形体较为短小,但榮头通常都做成较为复杂的形式,这种短梁叫做“挑尖梁”。挑尖梁并不起承重作用,而主要起着连接作用,就相当于是小式大木作中的“抱头梁"。
挑尖梁
太平梁:
太平梁一般用在庑殿顶建筑中.当庑殿顶建筑采用推山做法时,由于两山向外推出,脊檩要随之加长,那么其两端便悬空于梁架之外了。但是这段悬空的脊槔上面负有正吻,瓦等构件,无疑增加了脊檩的荷载。那么为了安全与牢固起见,必须要在脊檩下面加一些承重件,这里的承重件一般就是一梁一柱,这里的柱称为“雷公柱”,而梁就是“太平梁"。除了庑殿推山建筑外,在某些较大的攒尖顶建筑中,其雷公柱下也要增设一根短梁作为承重件,这根短梁也叫做“太平梁”。
太平梁
元宝梁
元宝梁是徽州地区古民居中的特有装饰.它主要应用在当地民居天井后侧的堂屋中,在堂屋的中央开间多设有太师壁作为前后隔断,在太师壁左右有一道窄窄的空间可以通行,在通道的上方,就装饰有元宝梁。因为这种梁的形状略似元宝,所以得名“元宝梁”。元宝梁主要起装饰美化作用而没有什么承重作用。元宝梁的中心是图案最为集中之处,图案大多以一个元宝为构图重点,或者是类似小孩所带的锁片形,或者是如意形。总而言之,要表现如意、吉祥或是富贵。
元宝梁
角梁:
在建筑屋顶上的垂脊处,也就是屋顶的正面和侧面相接处,最下面一架斜置并伸出柱子之外的梁,叫做“角梁”。角梁一般有上下两层,其中的下层梁在宋式建筑中称为“大角梁”,在清式建筑中称为“老角梁”。老角梁上面,即角梁的上层梁为“仔角梁",也称“子角梁"。
角梁
步架:
清式建筑的木构架中,相邻两条桁(檩)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步架”。步架依据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廊步、金步、脊步等。如果是双脊檩卷棚建筑,则最上面居中的一步架称为“顶步”.在同一幢建筑中,只有廊步和顶步在尺度上会有所变化,而其余各步架的尺寸基本相同。
步架
单步梁:
单步梁是架在双步梁之上的短梁,并且是放置在双步梁上的瓜柱上的短梁,因为长度只有一步架,所
以叫做“单步梁”。
双步梁:
在建筑物的构架中,连接金柱和檐柱的挑尖梁,一般是不起承重作用的。但是,当檐柱与金柱之间的距离过大时,在挑尖梁的正中还可以加立一根瓜柱,上架一条梁和一根桁,此时的挑尖梁便具有了承重作用,同时梁的名称也改为“双步梁”,宋代称为“乳袱”。
单、双步梁
三架梁:
清式建筑物中,上面承托三条桁(檩)的梁,叫做“三架梁”,宋代称为“平梁”。以此类推,上面承托五条桁的梁,就叫做“五架梁”,相当于宋代的“四椽状”。而上面承托七条桁的梁,就叫做“七架梁”,相当于宋代的“六椽袱”.
三架梁
月梁:
“月梁”这一名称指的是两个概念。一是指清式卷棚顶建筑梁架的最上一层梁,叫“月梁”,也叫“顶梁”。二是指做成“新月”形式的梁,其梁的两端(肩)呈弧形,而梁的中段微微上拱,整体形象弯曲得近似新月,所以称为“月梁”。汉代称这种月梁为“虹梁”,也是非常形象的称呼。月梁的侧面常常施以雕刻,纹样极为精美,加上梁本身柔曲的外形,真是非常的美观而精巧。宋代以前大型建筑中露明的梁多采用“月梁”做法,到了明清时期,官式建筑中已不再使用,但在江南民间建筑中却仍较为常见。
月梁
顺梁:
顺梁的形态,作用和一般的梁相同,只是其安放的方向与一般的梁相反,或者说与一般的梁垂直。也就是说,顺梁与建筑面宽是平行的,而不是垂直的,所以称为“顺梁”.在庑殿顶和歇山顶建筑中,常设置有顺梁,它的位置在下金枋的下面。
扒梁:
扒梁也称“趴梁”.扒梁和顺梁的方向一致,但是扒梁的两端不是直接架在下面的柱头上,而是扣在檩上或是一般的梁的上面。扒梁既是梁,同时也起着枋的作用,或者说它同时也是一根枋。
顺扒梁:
顺扒梁也是我国传统木构架中的构件之一,多用于庑殿顶或歇山顶建筑的山面。其做法一般是外一端扣在山面檐檩或正心桁上:内一端可直接搭在梁身上,也可做榫交于正身梁架的柁墩或瓜柱上。
顺扒梁
袱:
梁在宋代时又被称为“袱。
袱
柁:
有些地方将梁或枨称为“柁",并且根据梁在不同的高低层次上而分为“大柁”,“二柁”,“三柁”等,其中处在最下层,最长的梁叫“大柁”,第二层稍短的梁叫“二柁”,最上层最短的梁叫“三柁"。
柁
平板枋:
“平板枋”是清式建筑名称,在宋式建筑中称为“普拍枋”。宋代以后,随着阑额的加厚,普拍枋也逐渐加厚、改窄,至明代时几乎与阑额同宽。到了清代则窄于大额枋或额枋了,同时名称也改为“平板枋"。
平板枋
枋:
枋与梁一样是置于柱间或柱顶的横木,和梁所处的高度相差不多。不过,其走向上差别较大:梁是置于前后金柱或是置于金柱与檐柱之间的横木,而枋则是置于檐柱与檐柱,或是金柱与金柱,或是脊柱与脊柱之间的横木。简单地说,大多数的梁是与建筑的横断面方向一致的,而枋则主要与建筑的正立面方向一致。枋因位置的不同,主要分为额枋,金枋,脊枋等。
额枋:
“额枋”,也叫“檐坊”,宋代之前称为“阑额”。它是置于檐柱与檐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矩形横木。南北朝以前,这一构件多放置在柱顶,隋唐以后渐移至柱间。唐代时其断面的高宽比大约为2:1,其侧面略呈曲线形,称为“琴面”,转角处不出头。宋代时其断面的高宽比大约为3:2,转角处有出头,出头有一般的出锋或是做成近似后代的霸王拳式样。明清时期,其断面已近于方形,出头部分大多作霸王拳形式。“霸王拳”就是其中间有三个凸半圆线,两端有两个凹半圆线,它们连续组成的花状头式梁枋枋头装饰。
金枋:
“金枋”是清式建筑构架名称之一,也是枋的一种。枋是搭在梁头与梁头之下,柱头与柱头之间的横木,走向与梁垂直,与建筑的正立面平行。额枋是位于檐柱与檐柱之间的枋,而金枋则是位于金柱与金柱之间的枋。金枋有上、中,下之别,即上金枋,中金枋,下金枋。
脊枋:
“脊枋”也是清式建筑构架名称之一,也是枋的一种。枋是搭在梁头与梁头之下,柱头与柱头之间的横木,走向与梁垂直,与建筑的正立面平行.简单地说,脊枋就是脊柱与脊柱之间的枋,但有些建筑构架中并没有脊柱,所以脊枋也可以说成是脊瓜柱与脊瓜柱之间的枋。其实,通俗地说,脊枋也就是枋中位置最高的枋,处在建筑物的屋脊位置,与脊檩构成建筑的屋脊骨架。
大额枋:
清式建筑构架中的枋名。在较大的建筑物中,往往有上下两层额枋,其中处在上面的较大的额枋,就叫做“大额枋”。大额枋在宋式建筑中称为“阑额”.
大、小额枋
小额枋:
“小额枋”也是清式建筑构架中的枋名,在有上下两层额枋的较大的建筑物中,处在大额枋下面的较小的额枋,就叫做“小额枋”。小额枋在宋式建筑中称为“由额”。
普拍枋:
“普拍枋”是宋式建筑构架中的枋名,相当于清式建筑中的平板枋,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承托斗拱。普拍枋的位置在阑额和柱头上,而柱头斗拱则置于普拍枋之上,这样一来自然加固了柱子与阑额的连接。斗拱在不断的发展中,在建筑中的运用逐渐增多,特别是补间铺作的增加,让阑额的负荷增大,因为补间铺作不用蜀柱,人字拱之类,而用大斗,相对较窄而薄的阑额不宜承坐大斗,所以便产生了“普拍枋”这一构件。
普拍枋
桁:
“桁”也称为“檩”,檩也就是小式大木建筑中的桁。桁放置在枋的上面。确切地说,桁就是架于梁头与梁头之间,或是柱头斗拱与柱头斗拱之间的横木。桁的断面多是圆形,这也是它与枋的不同之处之一。桁根据具体位置的不同,分为檐桁、金桁、脊桁,也就是檐檩,金檩,脊檩。在中国的南方,一般称桁,檩为桁条和檩条。“桁”在宋式建筑中叫做“槫”。
桁
正心桁:
在带有斗拱的建筑构架中,处于正心枋上的桁,叫做正心桁。所谓“正心”,也就是指在斗拱左右中线的位置。在小式大木建筑中,正心桁也就是“檐檩”。
金桁
在正心桁和脊桁之间的桁都叫“金桁”,金桁按上下位置的不同又有“上金桁”,“中金桁”,“下金桁”等之别。上金桁就是距离脊桁最近的金桁,下金桁就是距离正心桁或檐桁最近的金桁,中金桁就是处于上金桁和下金桁之间的金桁。同样,在小式大木中,金桁也就是“金檩”,根据上下位置的不同分为“上金檩"“中金檩",“下金檩"。
金桁
脊桁:
"脊桁”就是放置在脊瓜柱上的桁,紧搭在脊枋之上,它是屋脊骨架最上部的一个“桁”类构件.脊桁在小式大木中就叫做“脊檩”.
脊桁
椽:
"椽”俗称“椽子”。椽是密集排列于桁上,并与桁成正交的木条,也就是说,椽子的走向是与大多数的梁的走向一致的,而与枋、桁交错。但是梁的放置基本是水平的,即梁与地面平行,而椽子则是沿着建筑屋顶的坡面铺设,与地面是不平行的。椽的大小,长短与枋、桁一样,都要依据建筑体量的需要而定。不过,在一幢建筑物中,椽子在粗细程度上一般都比枋、桁要细得多,这主要是因为椽子的位置在枋、桁之上,排列的又比较密集,如果个体体量过大,则会增加下面构架的负荷,不利于建筑整体的稳固性.梁,枋、桁几种构件,根据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名称,每种带有具体名称的构件之间区分比较清楚,尤其是枋、檩之间的距离较大,比如说,额枋、金枋,脊枋,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很明显地让人区分出它们的名称。正心桁、金桁、脊桁等也是如此。而毎一根椽子是由上至下,即从屋脊至屋檐连成一体的,看起来就像是一根木料,其实每一根椽子也因上下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主要有:脑椽,花架椽,檐椽,椽头,飞椽等。
椽
花架椽:
“花架椽”又叫“平椽”,也是清式建筑中椽子的名称之一。花架椽就是处在各个金桁上的椽子,也可以说只要是在脑椽和檐椽之间的椽子部分,都叫“花架椽”。花架椽就像金枋、金桁等构件一样,依据建筑物的进深大小,步架多少,在名称上区分出“上花架椽",“下花架椽”等。
脑椽:
“脑椽”是清式建筑中椽子的名称之一,它是椽子的最上一段,即由脊桁到上金桁之间的这段椽子。脑椽的上端插入扶脊木中,下端钉在金桁上或是搭在金桁上的椽腕上。
花架椽、脑椽
檐椽:
从下金桁到正心桁(檐檩)之间的一段椽子,叫做“檐椽”。檐椽的尽端就叫做“檐头”。
飞椽:
在大式建筑中,为了增加屋檐挑出的深度,在原有圆形断面的檐椽的外端,还要加钉一截方形断面的椽子,这段方形断面的椽子就叫做“飞椽”,也叫“飞檐椽”,宋代时称“飞椽”为“飞子”。飞椽的长短自然是随着出檐深度的需要而定。
飞椽、檐椽
扶脊木:
在建筑物的脊桁之上有一条和脊桁长度相仿的横木,紧贴在脊桁上方,断面一般为六角形,在其前、后朝下的斜面上,各做出一排小洞,用以承托脑椽的上端,这段横木就叫做“扶脊木"。扶脊木也是清式建筑构件名称。
扶脊木
椽椀:
“椽椀”是置于桁上以承托椽子的木头,紧贴着桁并与桁平行,其长度也与桁相仿。椽椀上按照上面要铺设的椽子的密度做出一排小洞,椽子就从洞中穿过,这样可以使椽子固定而不移位。一般来说,椽惋主要是指除了扶脊木之外的桁上的带洞的横木,扶脊木的作用和椽腕是一样的,只不过位置不同罢了.在有一些建筑物中,也可以不使用椽腕,而只有脊桁上的一根扶脊木,搭在其他桁上的椽子可以靠钉子固定,即直接将椽子钉在桁上。
椽椀
叉手:
叉手是宋式建筑构件名称。在抬梁式构架中,从最上一层短梁到脊“槫”(即脊檩)之间斜置的木件,叫做“叉手”.叉手的主要作用就是扶持脊“槫”。在唐代及唐代之前,抬梁式木构架中只有叉手而不用蜀柱,宋代时则将叉手与蜀柱并用,而明清时则不再用叉手。
托脚:
托脚也是宋式建筑构件名称,并且是宋式大木构件.托脚和叉手的作用相类,只是位置略有区别。叉手是置于最上层短梁至脊“传”间的斜置木件,而托脚则是置于除最上层梁之外的梁至其上面的“槫”之间的斜置木件。
叉手、托脚
由戗:
由戗是清式建筑构件名称。它是庑殿顶建筑正面与侧面屋顶相交处的骨干构架,也就是四条垂脊的骨干,处于两山各檩和前后各檩的相交处。此外,在攒尖顶建筑中,用来支撑雷公柱的若干根斜置的短木,也叫做“由戗”。
由戗
推山:
推山是庑殿顶建筑的一种屋面处理方法。推山就是将庑殿顶建筑的两山屋面向外推出,这种做法会使建筑的正脊加长,两山的屋面变陡。因此,推山以后,建筑的屋面相交形成的垂脊不再是一条直线,而变成了一条略向外弯折的曲线。推山的做法会使建筑屋顶的线条更富于曲线美。
2、檩条和椽子图片:屋面檩条的规格和布置原则
屋面檩条的规格和布置原则
建筑师在建造房子的时候,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上的因素,如房屋构造,细节设计,选材选料等等。如果在某一步骤上出现了问题,那么接下来的建筑任务也就不能再实施下去。而如今,我们见到有许多具有精美建筑结构的房屋,它们是依靠什么来使屋面板和外墙相互支撑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这一种常常用来搁置于屋顶的重要横木——屋面檩条。
屋面檩条的规格
屋面檩条最好做防腐处理,可选用方管钢(60×40×3㎜)、C型钢(100×50×20×3㎜)或防腐木方(60×40㎜)。如果铺盖880mm宽度的树脂瓦,檩条间距为660㎜;如果铺设1050mm宽度的树脂瓦,檩条间距为750mm,由下往上排列。主瓦安装时要根据当地风向,逆向安装。搭接一个瓦波,两侧同时进行。安装正脊瓦时将第一张脊瓦截掉一段后再安装。正、斜脊瓦安装搭接处应锯齐,正、斜脊瓦安装完毕后,再安装三通瓦。固定件为专用配件。固定时,先用电钻钻孔,孔径要比钩钉丝杆大2㎜。
屋面檩条的布置原则
1.当檩条跨度l≤4m时,可按计算要求确定是否需要设置拉条。
2.当屋面坡度i≥1/10或檩条跨度l>4m时,应在檩条跨中受压翼缘设置一道拉条;当跨度大于6m时,宜在檩条三分点处各设一道拉条。
3.当屋盖有天窗时,应在天窗两侧檩条之间设置斜拉条和直撑杆;撑杆处应同时设置斜拉条,将檩条沿屋面坡度方向的分力传到钢梁或钢柱上。
4.拉条一般设置在离檩条上翼缘1/3高度处,当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受力反号且平面外稳定不满足要求时,宜在檩条的上下翼缘1/3腹板高度处设剪刀式拉条。
屋面檩条的构造要求
(1)檩条在屋架上宜尽量布置在上弦节点处,以减小节间弯矩。檩条的截面应尽量垂直屋面的坡面,对角钢、槽钢和z形钢檩条,宜将其上翼缘的肢尖或卷边朝向屋脊方向,以尽量减小屋面荷载偏心而引起的扭矩。
(2)桁架式檩条的上弦杆截面宜垂直于屋架上弦杆,腹杆平面宜垂直于水平面。在屋脊处,实腹式檩条应采用双檩方案,桁架式檩条采用单檩方案用钢量较省,但由于檩条的型号增多不便于设计和施工,也以设计为双檩为宜。
(3)檩条与屋面板材之间应可靠连接,以保证屋面能够阻止檩条的侧向失稳和扭转。实腹式檩条可采用檩托与屋架、刚架相连,以防止檩条在支座处扭转变形和倾覆,檩条和檩托应采用两个螺栓连接,当檩条截面较高时应沿高度方向设置。
(4)平面桁架式檩条和侧向刚度较差的实腹式檩条,为保持稳定,应在檩条间设置拉条作为侧向支撑点。檩条跨度4~6m,且屋面坡度稍大时,对荷载和檩距较小的檩条,可设置一道拉条;荷载或檩距较大或跨度大于6m的檩条,可设置2道拉条,拉条一般采用直径8~12的圆钢。压型钢板屋面当与檩条有可靠连接,并有措施可以保证檩条在安装过程中侧向稳定时,亦可不设置拉条。
(5)由于构造上的原因,桁架式檩条一般采用节点有偏心的做法,因檩条内力较小,一般不用计算节点连接焊缝的强度,而按构造要求确定。
在上文中,小编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屋面檩条的不同规格、布置原则和构造要求。屋面檩条其实在建造房屋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选择了错误的规格,或是没有遵守它的布置原则,就会建造不出一个完美的屋面。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选择屋面檩条的材质。在现代钢化结构的建筑中,我们应该选用具有更好承受力的Z型钢来做为屋面檩条。
钢结构屋面檩条跨度大于9米拉条怎么布置?
1、檩条跨度为4~6米时,至少布置一道拉条,跨度大于6米时,应布置2道拉条
2、当檩条间距较密时,斜拉条角度较小,不能保证张紧作用,可改斜拉条为桁架
3、当屋面有天窗时,应在天窗两侧檩条间设置撑杆和斜拉条。
以上是拉条的常规布置方式。当檩条跨度大于9米时,普通的c型檩条不再适用,可以采用双拼c型、h型钢、桁架式檩条等。拉条的作用主要是构造上保证檩条翼缘的稳定性。当不存在稳定问题时,可不设拉条。
屋面板山墙需要探檐屋面檩条怎么做?
如果屋面板采用自攻螺钉与檩条固定,保证屋面板与檩条可靠连接,能阻止檩条上翼缘侧向位移和扭转。此时只需计算檩条强度,但这种板型因温度变形能力和防水能力较差,现在较少采用。目前采用 较多的是暗扣式板型,这种连接方式在温度变化较大时屋面板能产生滑动,不宜将它假定为能阻止檩条上翼缘侧向位移和扭转,除了计算檩条强度,还需计算其稳定性。
本文关键词:屋面檩条的规格和布置原则是什么,屋面檩条怎么算工程量,屋面檩条的规格和布置原则有哪些,屋面檩条规范,屋面檩条规格型号。这就是关于《檩条和椽子图片,屋面檩条的规格和布置原则(古建筑木构架知识扫盲)》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