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比喻什么,伯牙绝弦用来比喻什么(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
关于【伯牙绝弦比喻什么】,伯牙绝弦用来比喻什么,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
第七单元:艺术之美
一、字词
【霎时间】极短的时间。
【恬静】恬适安静。
【微波粼粼】形容细小的波浪闪闪发光。
【水天相接】形容河流、海洋的浩渺,以至于水流延伸到天边,看上去就好像跟天际交融在一起一样。
【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二、课文知识
1.《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讲述的是伯牙和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2.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鼓琴:弹琴。 志在太山:心里想到高山。志:心志。 善哉:好啊。 巍巍:高大的样子。 若:像。 少选:一会儿,不久。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句意: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像大山一样高峻”。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像流水一样浩荡。”
3.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绝:断。 复:再。这句话通过描写伯牙悲壮又感人的行为,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筝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用“破琴绝弦”比喻知音断绝。
句意: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想象一下:伯牙听到锺子期的话后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子期能从我弹奏的乐曲中听出我心中的所想、所感,我真是太高兴了,子期真是我的知音啊。
5.《书戴嵩画牛》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短文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斗牛图》画得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牧童性格特点:天真可爱,敢于向权威挑战。杜处士性格特点: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
6.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好:喜爱。处士:本指有才德而不愿做官的人。后来也指未做官的士人。所宝:所珍藏的(书画)。锦囊玉轴:用锦缎做画囊,用玉做画轴。
句意: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数以百计。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7.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曝:晒。 拊掌:拍手。 搐:抽缩。 股:大腿。 乃:却。
掉:摆动,摇。 谬:错误。 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句意: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牛打斗的时候,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8.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云:说。 奴:农民。 婢:女佣。
句意: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这句话总结全文,指出从事每一种职业的人都有其擅长的方面,做事要多问行家,以免出错。
9.《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和热爱, 同时也表现了贝多芬对穷人的同情和热爱,赞扬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
10.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1)对于《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和表达的情感,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而是借皮鞋匠兄妹俩的联想和想象表达出来的。文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皮鞋匠的更多想象。
(2)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三幅画面:第一幅,月亮升起,海面微波粼粼;第二幅,月亮升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第三幅,刮起大风,海面波涛汹涌。
(3)由三幅画面可判断出贝多芬的琴声变化:悠扬舒缓→气势增强→高昂激越。表现了贝多芬技艺的高超。
11.《京剧趣谈》一文通过“马鞭”和“亮相”两段文字,介绍了京剧表演在道具使用方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点以及在动作造型方面的独特之处,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感。
三、课外积累
1.描写波浪的词语:
波涛汹涌 碧波荡漾 波光粼粼 惊涛骇浪 风平浪静
2.含有“然”字的词语:
戛然而止 轩然大波 庞然大物 井然有序 恍然大悟
3.形容时间短的词语:
霎时间 一瞬间 一刹那 一霎那 一转眼 顷刻间
4.戏曲有关的词语:
亮相 行当 压轴 捧场 行头 跑龙套 唱白脸 花架子 对戏台 打圆场 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曲终人散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5.与“高山流水”故事有关的诗句:
(1)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2)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6.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舞台上的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2、伯牙绝弦比喻什么:伯牙绝弦用来比喻什么
伯牙绝弦用来比喻什么
伯牙绝弦用来比喻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告诉我们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扩展资料:1、伯牙绝弦,也叫做伯牙鼓弦,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2、思想感情: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3、《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知音难觅和知己难求的现象。
伯牙绝弦喻示了什么?被人们广泛传颂
故事意思: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了,再也不弹琴。
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伯牙最擅长弹琴,钟子期有很强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难找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了。古时有俞伯牙摔琴以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出此曲的感情和意义,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惋惜。这就是“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伯牙学琴的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
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
”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
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
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伯牙绝弦比喻什么?
伯牙绝弦用来比喻知音难求。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本文关键词:伯牙绝弦是成语典故吗,伯牙绝弦说明什么道理,伯牙绝弦的另一种意思,伯牙绝弦用来比喻什么意思,伯牙绝弦用来比喻什么动物。这就是关于《伯牙绝弦比喻什么,伯牙绝弦用来比喻什么(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