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正文

茱萸是什么植物,遍插茱萸是什么植物(一起聊一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茱萸~)

02-10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茱萸是什么植物】,遍插茱萸是什么植物,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茱萸”果红的季节,一起聊一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茱萸~

茱萸是什么植物,遍插茱萸是什么植物(一起聊一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茱萸~)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茱萸是什么植物,遍插茱萸是什么植物(一起聊一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茱萸~)

每到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很多人大概会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著名七言绝句。短短四句28个字,说出了唐代重阳节的三种节俗:登高,身佩茱萸,与亲人团聚。除此之外,唐代重阳节还有佩戴菊花、饮菊花酒等习俗,在其他唐诗中也多有提及,比如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最后两句就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茱萸菊花因此成了象征着重阳节的两大植物。

茱萸是什么植物,遍插茱萸是什么植物(一起聊一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茱萸~)

菊花的园艺品种。(@辰小山 摄)

菊花在中华文化里是第一等的名花,大家都很熟悉,不会认错。相对来说,唐人佩戴的茱萸是一般人比较陌生的植物。不过,在诸多古籍中,“茱萸”一词并不罕见。三国曹植《浮萍篇》里有“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南朝江总的《宛转歌》里也有:“菤葹摘心心不尽,茱萸折叶叶更芳。”

那么,古人佩戴的“茱萸”到底是什么植物呢?为啥要在重阳节这天插这种植物呢?我们暂且按下不表,先来看看有哪些叫“茱萸”的植物吧。

那些叫“茱萸”的植物

茱萸是什么植物,遍插茱萸是什么植物(一起聊一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茱萸~)茱萸是什么植物,遍插茱萸是什么植物(一起聊一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茱萸~)

吴茱萸的果实。(@辰小山 摄)

在传世的文献中,最早记载“茱萸”之名的是据推定成书于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的《神农本草经》。原书在宋代以后已亡佚,如今只有后世学者从引用该书的著作中摘出引文编排而成的辑本。按照现在流行的辑本,《神农本草经》中已有“吴茱萸”和“山茱萸”两味药,均列为“中品”。然而,有人发现宋代类书《太平御览》在引用该书对吴茱萸的介绍时没有“吴”字,怀疑原书恐怕只是管这味药叫“茱萸”,“吴”字是后人加上去的。

茱萸是什么植物,遍插茱萸是什么植物(一起聊一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茱萸~)茱萸是什么植物,遍插茱萸是什么植物(一起聊一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茱萸~)

食茱萸/椿叶花椒的花及具刺的枝叶。(图片来自网络)

到了唐代,苏敬主编的《新修本草》又新收一种“食茱萸”,指出它和吴茱萸相似,但药效“少为劣尔”(稍微有点差罢了)。在此之后,历代学者对于吴茱萸和食茱萸的关系一直有争论,大体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吴茱萸就是食茱萸,另一派认为二者是不同的植物。明代李时珍就极力主张吴茱萸和食茱萸并非一物,食茱萸是上古所说的可以做调料的“藙”,又有“欓子”“越椒”等别名。

茱萸是什么植物,遍插茱萸是什么植物(一起聊一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茱萸~)

山茱萸,叶对生,弧形脉明显,早春开小黄花,秋季结红果。(@辰小山 摄)

在今天,以“茱萸”为名的植物除了上述吴茱萸、山茱萸、食茱萸之外,还有茶茱萸、蜜茱萸、草茱萸、单室茱萸等,但这些都是现代植物学家起的名字。蜜茱萸属(Melicope)因为和吴茱萸属(Tetradium)近缘、同属芸香科而得名;单室茱萸属(Mastixia)则因为和山茱萸属(Cornus)近缘,同属山茱萸科而得名。

山茱萸 vs 吴茱萸 vs 食茱萸

茱萸是什么植物,遍插茱萸是什么植物(一起聊一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茱萸~)

● 经过现代植物学家的考证,今天学界的共识是,山茱萸指的是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其枝叶和果实都没有浓烈的芳香气味。

茱萸是什么植物,遍插茱萸是什么植物(一起聊一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茱萸~)

至少自李时珍以后,吴茱萸指的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Tetradium ruticarpum,有的文献也用其异名Euodia ruticarpa 或拼写错误的Evodia rutaecarpa)。

茱萸是什么植物,遍插茱萸是什么植物(一起聊一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茱萸~)

食茱萸指的则是芸香科另一种植物椿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它们的枝叶和果实都有浓烈的气味(至于是香是臭,随各人的感受不同而不同),特别是果实,入口极辛辣。

● 至于李时珍之前的吴茱萸和食茱萸的关系,则没有定论。在我看来,古人最早很可能并不严格分辨吴茱萸和食茱萸,都用“茱萸”来称呼,只是入药的时候以吴茱萸为多,做调料的时候以食茱萸(欓子)为多罢了。

重阳节佩戴的是吴茱萸吗?

茱萸是什么植物,遍插茱萸是什么植物(一起聊一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茱萸~)

吴茱萸的花(@辰小山 摄)

为什么学界认为包括王维在内的唐代人在重阳节佩戴的茱萸是吴茱萸呢?因为只要考察一下佩戴茱萸的节俗的起源,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西晋有一位著名的人物叫周处(就是那位“除三害”的猛少年),曾经著有一部记述地方民俗的《风土记》。虽然此书在后世和《神农本草经》一样不幸亡佚,但靠着后人的辑本,它至今仍然是中国民俗史研究的基本参考文献之一。就是这部书明确记载:“俗尚九月九日谓上九,茱萸气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头,云辟恶气而御初寒。”由此可见,重阳节所佩之茱萸是有强烈气味的吴茱萸,而不可能是没有气味的山茱萸。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确定,古人所佩的吴茱萸就是今天植物学上的吴茱萸,而不太可能是枝条上都是刺、容易扎伤人的食茱萸(椿叶花椒)。

茱萸是什么植物,遍插茱萸是什么植物(一起聊一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茱萸~)

虽然不一定听说过《风土记》,但是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

事实上,古人用于“辟恶气”的很多植物如佩兰、艾、菖蒲、苍术等都是有浓烈气味的植物,这可以说是中国民俗的常识。如果非要说重阳节佩戴的是没有气味的山茱萸,而不是有浓烈气味的吴茱萸,对于研究民俗史的学者来说未免有些不可思议。

不仅如此,因为重阳节的月数和日数都是九,而九在阴阳学说里是“至阳之数”,所以从汉代开始,受阴阳学说的影响,古人认为九月九日阳气太盛,阴阳失调,是凶日,需要辟邪,这正是推动重阳节佩戴茱萸的节俗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茱萸是什么植物,遍插茱萸是什么植物(一起聊一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茱萸~)

所以下次您看到插这样的山茱萸,可以贻笑大方了!(@辰小山 摄)

与此类似的是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因为它与夏至日接近,夏至后昼长渐短,古人认为阴气开始滋生,为不祥之兆,所以端午节也是凶日,需要用香草辟邪。《风土记》还记载西晋民间在端午节“以艾为虎形,或剪裁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载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削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直到今天,端午节在家门口悬挂艾和菖蒲仍然是中国南北兴盛不衰的节俗,可见这种用香草辟邪的民俗影响之深。

茱萸是什么植物,遍插茱萸是什么植物(一起聊一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茱萸~)

时至今日,菖蒲艾蒿束依然是端午节的“标配”

茱萸是什么植物,遍插茱萸是什么植物(一起聊一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茱萸~)

把时间交给阅读

2、茱萸是什么植物

简要回答

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诗中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么你知道茱萸是什么植物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茱萸是什么植物。

详细内容

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落叶乔木或灌本,稀常绿或草木。单叶对生,稀互生或近于轮生,通常叶脉羽状,稀为掌状叶脉,边缘全缘或有锯齿;无托叶或托叶纤毛状。花两性或单性异株,为圆锥、聚伞、伞形或头状等花序,有苞片或总苞片;花3-5数;花萼管状与子房合生,先端有齿状裂片3-5;花瓣3-5,通常白色,稀黄色、绿色及紫红色,镊合状或覆瓦状排列;雄蕊与花瓣同数而与之互生,生于花盘的基部;子房下位,1-4(-5)室,每室有1枚下垂的倒生胚珠,花柱短或稍长,柱头头状或截形,有时有2-3(-5)裂片。果为核果或浆果状核果;核骨质,稀木质;种子1-4(-5)枚,种皮膜质或薄革质,胚小,胚乳丰富。

中国民间把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茱萸节、茱萸会,可见茱萸自古已广泛被人们所喜爱。近些年来,随着秦岭山区茱萸市场的恢复和发展,茱萸酒的重新面世,给茱萸产地的县区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我们不妨开发这一饶有兴味的风土资源,大力研制开发茱萸酒、茱萸饮料、茱萸食品;并以重阳节为茱萸节,摒弃其迷信成分,以此日为契机,登高,野游,饮茱萸酒,吟茱萸诗,既可锻炼身体,活跃生活,陶冶情操,交流感情,融洽关系,又可以促进茱萸及其产品的生产,有益于身心健康,使人们康乐长寿。

本文关键词:茱萸是什么植物可以吃吗,茱萸是什么植物江南百景图,茱萸是什么植物图片,茱萸是什么植物图片,茱萸怎么拼音,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什么植物。这就是关于《茱萸是什么植物,遍插茱萸是什么植物(一起聊一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茱萸~)》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