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是在哪个朝代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是在哪一朝代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
关于【马可波罗是在哪个朝代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是在哪一朝代来到中国的,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吗?马可波罗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
今天咱们谈谈马可波罗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到底来没来过中国?
简而言之,马可波罗在他自己的书中说来过,他的书记录的就是他在中国17年的见闻。但是除了他自己,至今还未找到任何可以证明他确实来过中国的旁证。反倒是在他的书中找到了一些他很有可能根本就没来过中国的的证据。所以今天咱们就谈谈,马可波罗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主要解释三个问题:
第一,谁是马可波罗?他为什么来中国?
第二,《马可波罗游记》究竟是谁写的?它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第三,为什么有人怀疑马可波罗从未到过中国?
马可波罗是一个威尼斯商人,他的意大利名字是Marco Polo(意大利语发音)他的名字最早在中文中的出现是1874年。当时被译为“博罗玛格”,在中文文献中至少曾经出现过7种不同的马可波罗名字的译法,目前通用的译法是“马可·波罗”。波罗是姓,马可是名。
马可波罗的准确出生年代并不是很清楚,当前的说法只是推测。史学家们一般认为,他大约出生于1254年,也就是13世纪中叶,死于1324年,活了大约70岁。按照《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中的记载,马可波罗的父亲尼科洛·波罗和他的叔叔马费奥·波罗也都是威尼斯商人。他们在马可波罗还未出生之前,就开始在威尼斯与君士坦丁堡之间做生意。而且他们在君士坦丁堡还有一栋房子。君士坦丁堡就是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大约1260年左右,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决定到更远一些的东方去。因为据说走得更远就可以赚到更高的利润。所以大约1266年,这两兄弟到了哈拉和林,并在那儿见到了元世祖忽必烈。哈拉和林是当时蒙古帝国的首都,位于今天蒙古国的西北部。
两兄弟本来去东方是为了做生意的,但是真正到了东方,并且被忽必烈召见之后却没谈生意,两兄弟突然改了主意改成向忽必烈传教了。但是忽必烈并未被他们传播的基督教所打动,而是让两兄弟给教皇带封信,一是让教皇派100名教士来蒙古辩论,比一比谁的宗教更好;二是指示两兄弟到耶路撒冷,把圣墓上长明灯里的灯油取一些带来。
简单说这两件事波罗氏两兄弟是一件都没办成,但是他们却在1271年再次出发去蒙古,这第二次带上了尼科洛的儿子马可同行,这就是马可·波罗,那年他大约17岁。
虽然忽必烈交代给波罗两兄弟的工作一件也没完成,但是元世祖忽必烈不但没怪罪他们,反而是热烈地,按马可的话说是狂欢般地接待了他们。因为忽必烈非常喜欢年轻的马可波罗,并且派马可波罗作为他的特使到中国各地替他办事,并且把在各地的见闻回来讲给他听。这一呆就是17年。最后波罗氏一家三人因为思乡心切,决定辞别中国从海路回家,临走他们还接受了最后一项工作,就是把一位许配给伊儿汗国的君主阿鲁浑的蒙古公主顺道给带到波斯。书中没具体说这一路的行程,为什么是如此的艰难漫长,只是说出发时的600人的大团队,最后只有18个人活了下来,而且等他们到达波斯时阿鲁浑都已经死了。他们只好把公主交给了阿鲁浑的儿子合赞,然后继续奔向威尼斯,最后经过了千辛万苦波罗氏一家三人,终于在1295年回到了威尼斯。差不多200年以后,赖麦锡对当时情景的描述是:“三个衣衫褴褛的男人,从一艘不大的带桨帆船上下来,穿着破烂不堪的蒙古大炮,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他们一到家就换上了长可拖地的红色威尼斯式绸面大袍,从地上拾起又脏又破的蒙古袍撕开衬里,那些原来藏在衣缝里的翡翠,红宝石,石榴石和钻石纷纷掉落地上”。
这就是我们从《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中所了解到的马可波罗这趟旅程的大致过程。这里边至少有二个问题不是太清楚:
第一,按照《马可波罗游记》序言中的记载,马可波罗1271年出发,1295年回家,在国外生活了大约25年。这25年他始终是和他的父亲和叔叔在一起的,他们是一起出发又一起回来的。而且最后回国时,是他们三人一起护送蒙古公主去波斯的。但是在马可波罗的书中却找不到他父亲和他叔叔以及关于他们的家庭生活的只言片语。那么,是在做生意呢还是也被安排了其它工作?没有任何说明。他们的钱究竟是做生意赚来的,还是工作的报酬或者是忽必烈的赏赐?这些也都没有任何交代。在书中马可的父亲和叔叔成了完全不在场的同行者。
第二,马可波罗本人的身世也是一个至今尚不完全清楚的迷。书中说马可有一个父亲一个叔叔,但是除了这两个人之外,我们对马可波罗的列祖列宗,和他的其他家人基本是一无所知。在威尼斯13至14世纪的文献记录里,至今也没找到任何有关他们家族的有价值的记录。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有关马可波罗的身世和他的家人的资料,基本都是16世纪以后《马可波罗游记》最重要的推广者——意大利地理学家赖麦锡记述的,(Giovanni Battista Ramusio)目前可以证明基本都是编造的,完全不可信。甚至马可波罗究竟是不是威尼斯人,至今也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
所以说究竟谁是马可波罗这个问题,只能说目前能够找到的证据,可以证明似乎确实有马可波罗这么个人存在过。但是关于马可波罗所能找到的一切信息,不仅非常少而且疑点重重。至少可以这么说,马可波罗可能确有其人。但是在当时,不论是在他的家乡威尼斯还是在中国,绝非像他自己在书中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参与了许多重大事件,见过许多重要人物的,非常重要的人。所以在中文、,蒙文以及威尼斯的各种历史文献中,都找不到可以证明其身份的信息和记载。事实上马可·波罗这个名字被人们知晓,应该至少是在他去世30年后,他的《马可波罗游记》抄本开始流行以后的事情了。
按照《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载,马可在中国四处游走的17年中,当时他并没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回到威尼斯后也没有着急动手写书。回家差不多三年以后他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间的一场战争被俘。所以大约1298年前后,他被囚禁在热那亚的监狱中。而与他同时囚禁的狱友中,正巧有一位当时大名鼎鼎的作家,此人就是比萨人鲁思梯切洛(Rustichello da Pisa)。于是马可波罗为了打发时间,就由马可口述,鲁思梯切洛执笔,共同合作了这本《马可·波罗游记》。
但是关于这个鲁思梯切洛的情况,我们也是所知甚少而且不确定。也有人倾向于认为这根本就是一个虚构的名字,并不一定真有其人。目前可以确定的是,确实留存有以鲁思梯切洛这个名字署名的,写于13世纪的两本关于圆桌骑士的故事集。
也正是因为署名鲁思梯切洛的两本《圆桌骑士故事集》是使用中古法语写的,所以人们由此推断,《马可波罗游记》最初使用的语言应该是一种古法语,也有人说其实就是普罗旺斯语。
从时间上推断,《马可·波罗游记》大约成书于1299年到1300年。因为是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所以最初就是一本方言手抄本。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拉丁文译本,据称应该是马可波罗的同时代人。天主教托钵修会的修士弗朗西斯科·皮庇诺的译本,因为原本和早期的译本和抄本都已经佚失,人们现在对《马可波罗游记》的研究依据的就是现存的,从大约14世纪中到19世纪末出现的,众多的使用不同方言的译本的译本,抄本的抄本和印本的印本。目前共发现了大约13种欧洲不同地区语言的143种不同的抄本和印本。
但是比较这些不同版本的内容,会发现它们彼此之间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不是指文字转译时产生的差异,而是内容的完全不同。比如其中非常著名的意大利地理学家赖麦锡的译本,是在马可波罗去世大约200年后,16世纪出版的。他声称是根据一本已经遗失的一个拉丁文抄本翻译的。但是在他的版本中人们发现了许多时间在他之前的版本中没有的内容。因为他所依据的抄本也已经不存在了。所以人们怀疑,这其实很有可能就是赖麦锡自己杜撰的。
1932年研究人员在托莱多大教堂图书馆,发现了一个15世纪译自罗曼语的抄本。发现其中大约有200个段落,是巴黎国家档案馆所藏的,14世纪上半叶抄本中没有的内容。而这200个段落中的大约五分之三,在16世纪赖麦锡的版本中又出现过。但其中大约又有80个段落又是其独有的,是赖麦锡的版本中没有的。在这个版本中还出现了马可波罗从未去过的斡罗思,而且写得还很生动繁复。
再比如研究人员用计算机技术分析了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的现代译本(Paul Pelliot)。发现他为了译出一部条理清晰,而又引人入胜的文本,至少吸收综合了大约42种不同文本的内容。
另外《马可·波罗游记》事实上也不是一本游记,或者旅行日记的体例和写法。书中记录的路线大体是从西方到东方再回到西方。但是它既不是按照时间线索记录的,也不是按照行走路线从一个城市到一个城市记录的。整本书并不存在一条清晰的旅行路线。他大约从中东开始说起,但记述的颠三倒四,看起来更像是一部普通地理书,而不是个人见闻录或者旅行记录。
所以应该说《马可·波罗游记》,至少我们今天看到的《马可波罗游记》,实际上既不能说是马可波罗的,也不能说是马可波罗与鲁思梯切洛合作的。它既不是所谓游记,也不是所谓见闻录,而是大约从13世纪到19世纪,大约600多年以来,汇聚了欧洲不同时代的东方想象,的集体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
所以有人就开始质疑,马可·波罗其实根本就没来过中国,他最初可能就是根据一本介绍东方的,类似今天的旅游手册之类的抄本,然后又加上一些道听途说的传闻和自己的想象,创作了这本《马可波罗游记》。它是14世纪开始流行的,那一类世界地理书籍的一个范本。当然也有可能炮制此书的另有其人,最后只是安在了马可波罗和鲁思梯切洛的头上。毕竟这两个人似乎确实存在过,但确定的信息又极少且不甚清晰。
因为马可波罗叙述的都是些那个时代尽人皆知的故事。而且把自己说成是在那些故事里非常重要的人物。但是无论是他或者他的父亲和叔叔,在汗牛充栋的蒙元文献中却完全不见踪迹。
比如《马可波罗游记》在序言中,明确指出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到哈拉和林是去经商的。但是当他们到达哈拉和林时,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宗教使者。而且在离开时还携带了一封忽必烈致教皇的信,但是在元史中和在教廷的文献中,都找不到支持这一说法的任何证据。
比如波罗氏一家三人回国时,顺道护送蒙古公主去波斯的故事。永乐大典中记载确有其事,但是这其中丝毫可没有提到有马可波罗,以及他的父亲和叔叔的参与和名字。
比如马可波罗在书中说他曾经担任过扬州的地方行政长官三年。但是在扬州的地方志中根本就没有关于马可波罗的任何记载。也没有任何侨居扬州的任何意大利商人和家属的任何记载。
还有就是对比与马可波罗差不多同时代的欧洲访问者对蒙古人和汉人的记载,马可波罗似乎出现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疏漏。比如中国的纸币、书法、茶叶,汉人使用的筷子,以及女性的缠足,甚至还有长城都被马可波罗遗漏了。很难想象也很难解释,为什么马可波罗对忽必烈的选妃过程描写得细致生动栩栩如生,但却遗漏了这些别的欧洲访问者都认为非常重要的中国元素。
另外还有那些关于马可波罗的流传甚广的传言。比如面条,饺子和Pizza,简而言之这些都不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意大利的。意大利的实心面条,小方饺和比萨饼,既和马可波罗无关也和中国无关。面食的真正首创者其实是波斯人。
我个人觉得,马可波罗是不是确有其人,马可波罗是不是真的到过中国,《马可波罗游记》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是马可波罗学研究人员永远的课题。但这丝毫不影响《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曾经产生的价值与作用。就像希罗多德的《历史》,希罗多德也并没有去过它所记述的那些地方,而且他也是把事实故事和传说混为一谈,但他的著作并不会因此而毫无意义。
《马可波罗游记》是一本诞生于印刷术发明之前的抄本书籍。在那个书籍还非常稀少的年代,它寄托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想象,预示了一个即将到来的,伟大的发现时代的来临。在那个时代里,那些16世纪的伟大探险家们的纷纷的出发,就是去印证这些书中所描绘的图景,哥伦布在他那史诗般的航行中,就随身携带着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这本被哥伦布写满眉批的《马可波罗游记》,现在仍藏在塞维利亚神父会哥伦布图书馆中。
2、马可波罗是在哪个朝代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是在哪一朝代来到中国的
元朝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了十几年。马可波罗口述了大量有关中国的故事,鲁斯蒂谦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71年,即马可·波罗17岁时,父亲和叔叔拿着教皇的复信和礼品,带领马可·波罗与十几位旅伴一起向东方进发了。他们从威尼斯进入地中海,然后横渡黑海,经过两河流域来到中东古城巴格达,从这里到波斯湾的出海口霍尔木兹就可以乘船直驶中国了。
马可波罗他们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来到古城敦煌,瞻仰了举世闻名的佛像雕刻和壁画。接着,他们经玉门关见到了万里长城。最后穿过河西走廊,终于到达了上都—元朝的北部都城。这时已是1275年的夏天,距他们离开祖国已经过了四个寒暑了,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向忽必烈大汗呈上了教皇的信件和礼物,并向大汗介绍了马可·波罗。大汗非常赏识年轻聪明的马可·波罗,特意请他们进宫讲述沿途的见闻,并携他们同返大都,后来还留他们在元朝当官任职。
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及其游记,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被认为是神话,被当作天方夜谭。但《马可·波罗游记》却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以及天圆地方说。同时《马可·波罗游记》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旅行家、探险家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纷纷东来,寻访中国,打破了中世纪西方神权统治的禁锢,大大促进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
本文关键词:马可波罗是哪一朝代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是哪个朝代,马可波罗在哪一个朝代来到中国,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哪个朝代,马可波罗是在哪个朝代来到中国。这就是关于《马可波罗是在哪个朝代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是在哪一朝代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