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叶叔华院士个人简介,叶叔华院士个人简介图片(中科院院士叶叔华做客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

01-18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叶叔华院士个人简介】,叶叔华院士个人简介图片,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点点微光终会汇聚成璀璨星河,中科院院士叶叔华做客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

10月20日,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第一季第五期上线开讲。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叶叔华担任新一期主讲嘉宾,呼吁更多科技工作者一起传播科学知识。

视频加载中...

几十年的科技创新生涯中,叶叔华院士长期从事天体测量和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她曾在“枯燥乏味”的重复性工作中体悟到科学的真谛,也曾毅然决然地担负起筹建和发展我国世界时系统的重担,不屈不挠地在各项科研项目中做出突破与创新。面对一切苦难与阻碍,叶院士都无畏辛苦地一心投入到中国科技发展的道路中,在上海天文台建立了与世界同步的人造卫星激光测距和甚长基线干涉站,并前瞻性、开创性地参与推动了我国65米口径大型射电望远镜项目,从“北京时间”到浩瀚星海,叶院士凭借对科学与祖国的热爱,为中国创造了许多科研奇迹。

叶叔华院士个人简介,叶叔华院士个人简介图片(中科院院士叶叔华做客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

除了在科研创新领域做出了傲人的成绩以外,叶叔华院士还长期热心于科普宣传教育和科学知识传播等社会活动。如果说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是社会进步必须走过的漫长道路,那么科学普及就是使这条道路更加坚固的基石

在上海天文台,有许多曾经与叶叔华院士一起“并肩作战”的同僚和后辈们,即使在他们离开了科研岗位后,也立志于在更多地方发挥余热,他们的足迹踏遍祖国河山,他们的声音传遍中华大地,在新疆、在西藏都留下过那些为了科技传播而矢志奋斗的身影。“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有机会去告知、去分享、去宣传。”叶院士用真诚的声音寄语科技工作者,要在所擅长的领域内尽己所能,帮助大众认知“新”的知识,接触“新”的事物,必须像重视科技创新一样重视科学普及。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自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当宇宙的浩瀚与浪漫被大众所知,那么我们了解到的未知世界便变得更大了,

叶叔华院士个人简介,叶叔华院士个人简介图片(中科院院士叶叔华做客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

叶叔华相信,“科学普及对社会有益,对自己更是快乐”,点点微光终会汇聚成璀璨星河。“千古飞天梦,今朝一日圆”,科技发展瞬息万变,从古代纸鸢到如今的航天圆梦,人类从未停止探究浩瀚宇宙的脚步,认为人类要永远怀抱一个浪漫的幻想,今后我们将在未知的星系终走得更远更长,散步于木星、漫游于太阳系的梦想也将不再遥远。

虽已年逾九旬,但叶叔华院士对科技领域的热爱仍然炽热,对新时代科学发展的未来图景仍然满怀信念。

下一期上海科创经典导读活动视频将于10月27日上线,樊登读书APP创始人、首席内容官——樊登将担任主讲嘉宾,向我们导读约翰·格里宾的科普著作《奇观》,仰观宇宙浩瀚叹物理之精微,从宇宙之始谈到现实真谛,从月球之谜回归生活奥妙,下期听樊登娓娓道来星系奇观,领略生命的神奇。

新闻链接: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活动

哪些科创教育经典书籍适合青少年阅读?2022年9月15日,由上海市教委指导、上海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活动”第一季正式开讲。

目前五期的嘉宾分别是抗击病毒研究一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病毒学专家闻玉梅院士,全国劳动模范、发明家、改革先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包起帆,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红外物理学家褚君浩,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主任、商汤科技教育研究院院长戴娟,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叶叔华,共12位著名院士和知名科技专家组成了第一季科创教育导读活动的科创教育经典导读顾问团。

2、叶叔华院士个人简介

叶叔华院士个人简介

叶叔华于1927年出生于广州,原籍广东顺德。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195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徐家汇观象台工作。1978年起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由徐家汇观象台改制)研究员。1981年至1993年任上海天文台台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叶叔华长期从事天体测量和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1957年受命负责建立中国世界时综合系统,经过和同事们的努力,中国世界时精度达到世界水平。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开始研究运用新技术测定地球自传运动(世界时和极移)和地壳运动的方法,在上海天文台建立了与世界同步的人造卫星激光测距和甚长基线干涉站,并取得了国际声誉。从1982年开始,发起了与美国宇航局在多个研究项目上的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收获。1994年,发起成立了“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APSG)国际合作计划,每年按期活动,得到许多国际同行的支持。

198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外籍会员。从1988年到1994年,连任两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副主席。1995年,获选中国十大杰出女性。1991年至2001年任中国攀登项目“现代地壳运动和地壳动力学研究”首席科学家。历任中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科研成果曾获得中国科学大会和中科院重大成果奖、中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94年8月,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他们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经申报提名,获国际组织批准后,正式命名为“叶叔华星”。在中国和国际天文学界,以个人的名字为新发现的行星命名的,为数不多,而女性更少。作为一名女性,叶叔华不仅涉足了以男性为主体的天文研究领域,而且成为中国天文史上惟一的一位女天文台长。早在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使叶叔华这位在国际天文学界早有名气的女学者有机会走出国门,第一次带团到法国进行业务访问。这次访问使叶叔华有了这样一个认识:“我最大的感受是从前总是用强调自力更生来代替闭关自守,其实,在科学上要走得快一些,要借助外力,与国际合作。”

叶叔华院士个人简介

昨晚8时举行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大学校长论坛上,有位特殊的嘉宾。94岁的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叶叔华来了。在这场围绕着“开放科学”的“头脑风暴”里,老人听得格外入神,近90分钟的“上半场”结束后,在旁人“您已经很累了,该去休息了”的提醒下,才意犹未尽地离开。要知道,今天一天,叶叔华行程满满——上午要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下午则将在莫比乌斯论坛的线下专场贡献“中国智慧”。

“当前,人类面临着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重大疫情和疾病等挑战。作为科学重镇和学术纽带的大学,应该在信息、数据和科学的互联互通、开放共享上有所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龚旗煌的在线演讲一下子吸引了叶叔华,她坐直身子看着大屏幕,仔细听着。对于开放数据的模式,龚旗煌提出了三点建议:尊重差异性,制定公开、透明、平等、包容的规则,以及建设数据基础设施。听到这,叶叔华频频点头。

事实上,叶叔华自己就是位大力提倡国际合作的.科学家,对“开放科学”有着很深刻的认识。在她的努力下,中国天文界与国际天文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交流。上世纪80年代,她积极组织全国力量参与“国际地球自转联测”项目,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在叶叔华担任第20届和第21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期间,她抓住时机,与各国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观测与研究项目,不断提升我国天文事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或许,大学校长论坛里最让老人感兴趣的,还是“老本行”。中科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介绍了学校建设的大科学装置: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它能模拟国际上最多的九大类空间环境因素,包括真空、粒子辐照、电磁辐射、原子氧、分子污染等。”他说,“这个装置在地面构造了与太空或月球等相似的环境,很多相关太空科学研究将可以这里开展。”在韩杰才看来,当前的重大科学发现,越来越依赖于开放共享的大科学装置,大家共同协作,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重大科研成果的产出。

中场茶歇时,老人悄悄退场,但很快被眼尖的媒体围住了。“数据开放上有一些不对等,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不是大学里的人,大学的情况我不敢说。”叶叔华保持着作为科学家的严谨。她提到了上海天文台也参与的世界首张黑洞照片,“这就是一项全球性的合作,说明基础研究还是需要大家的协同”。

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举办地,离上海天文馆不远。这座天文科学普及和教育的重要场所由提议、蓝图到拔地而起,与叶叔华的努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说起上海天文馆,老人笑得很灿烂,“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欢迎年轻学生来天文馆”。

回住处时,叶叔华在世界顶尖科学家的背景墙上看到了自己的照片。照片中的她昂起头,看向远方。看了一会儿,老人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离开了。又过了一会,三位年轻的科学家在有叶叔华照片的那块背景板前,请记者为她们留了张合影。

本文关键词:叶叔华 党员,李叶青院士,叶叔华院士个人简介及照片,天文学家叶叔华简介,叶叔华在哪工作。这就是关于《叶叔华院士个人简介,叶叔华院士个人简介图片(中科院院士叶叔华做客上海科创教育经典导读)》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