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正文

土的孔隙比怎么划分密实度,用孔隙比和相对密度判别土密实度(走进土木工程——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12-22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土的孔隙比怎么划分密实度】:土的孔隙比怎么划分密实度,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土的孔隙比怎么划分密实度

  土的孔隙比划分密实度有以下两种:

  1、 用孔隙比e作为划分密实度的标准,e值越小,土越密实;

  2、以相对密度Dr作为划分密实度的标准。相对密度Dr,等于最大孔隙比减去天然孔隙比的差值,除以最大孔隙比减去最小孔隙比的差值。Dr等于0到1,Dr值越大,土越密实。1大于等于Dr大于0.67,则土比较密实,0.67大于等于Dr大于0.33则土为中密实,0.33大于等于Dr大于0,则土为松散。

2、走进土木工程——土的物理状态指标(3)

走进土木工程——土力学(3)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较笼统地说,以砾石和砂砾为主的土称为粗粒土,也叫无黏性土;以粉粒和黏粒为主的土称为细粒土,一般为细粒土。所谓土的物理状态,是指土的松密和软硬。即

粗粒土——松密程度;

细粒土——软硬程度或称为黏性土的稠度。

下面来分析一下这两个重要的工程概念。

土的孔隙比怎么划分密实度,用孔隙比和相对密度判别土密实度(走进土木工程——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1、粗粒土(无黏性土)的密实度

土的密实度通常指单位体积中固体颗粒的含量,土的颗粒越多,就越密实,反之。上一篇提到的干密度和孔隙比(或孔隙率)都是表示密实度的指标。

土的孔隙比怎么划分密实度,用孔隙比和相对密度判别土密实度(走进土木工程——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但这种用“固体”含量或孔隙含量表示密实度的方法对“土”来说有明显缺点,主要是没有考虑到粒径级配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粒径级配,即不同粒径的大小及其在土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工程上为了更好地表明粗粒土所处的松密状态,采用将现场土的孔隙比e与该土所能达到的最密时的孔隙比emin和最松时的孔隙比emax相对比来表示土的密实程度,这种度量密实度的指标称为相对密度Dr,公式为:

土的孔隙比怎么划分密实度,用孔隙比和相对密度判别土密实度(走进土木工程——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当Dr=0时,即e=emax,表示土处于最松散状态;

当Dr=1时,即e=emin,表示土处于最密实状态。

用该指标判定粗粒土的密实度标准为:

土的孔隙比怎么划分密实度,用孔隙比和相对密度判别土密实度(走进土木工程——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但这种方法太理论化了,不仅测得困难,还不准。故天然砂土的密实度通常在现场进行原位标准贯入度试验,根据锤击数N按下表的标准间接判定,如下表:

土的孔隙比怎么划分密实度,用孔隙比和相对密度判别土密实度(走进土木工程——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所谓的标准贯入试验方法,是利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的落距沿钻杆自由落下,将管状的标准贯入器击入30cm相应的击数。

而细粒土无法在实验室测定emax、emin。实际也不存在最大和最小孔隙比,因此只能根据其孔隙比或干密度来判断其密度。


2、细粒土(黏性土)的稠度

稠度指的是土的软硬程度或土堆外力引起变形或破坏的抵抗能力(有点像强度的概念)。

黏性土从某种状态进入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称为土的特征含水量,或称为稠度界限,有液限、塑限和缩限

土的孔隙比怎么划分密实度,用孔隙比和相对密度判别土密实度(走进土木工程——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塑性指数等于液限与塑限之差,公式如下,它大体上表示土所能吸着的弱结合水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

土的孔隙比怎么划分密实度,用孔隙比和相对密度判别土密实度(走进土木工程——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表征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分界含水量之间相对关系的指标,即液性指数,公式如下。常用以作为重塑土软硬状态的判别标准。

土的孔隙比怎么划分密实度,用孔隙比和相对密度判别土密实度(走进土木工程——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土的孔隙比怎么划分密实度,用孔隙比和相对密度判别土密实度(走进土木工程——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如下图表示了一个饱和黏土试样含水量逐渐减少的过程。在塑限含水量(D点)之前都是饱和的。土样在A点呈流态,随着含水量的减少,土样的体积收缩,呈AE的直线关系(线性)。其中C点对应于液限,D点对应于塑限。在E点之后(以左),含水量和体积二者为非线性关系,一般取B点对应的含水量为缩限。M点为直线AD延长线与纵坐标的交点,其对应的体积Vs是固体颗粒的总体积。

本文关键词:用孔隙比和相对密度判别土密实度,土的孔隙比一般是多少,土的密度越大,孔隙比的值,土的孔隙度和孔隙比有何区别和联系,土的孔隙比和孔隙率越小说明土的密实度越低。这就是关于《土的孔隙比怎么划分密实度,用孔隙比和相对密度判别土密实度(走进土木工程——土的物理状态指标)》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