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生平简介,单田芳讲述一生经历(一代评书大师的传奇一生)
关于【单田芳生平简介】,单田芳讲述一生经历,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单田芳生平简介:单田芳:一代评书大师的传奇一生
2018年9月11日下午三点,我国著名评书大师单田芳先生在中日友谊医院去世,享年84岁。
“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这句话算是对老先生一生的高度概括,也是说书人无上的荣誉。
其实这句话还不算确切,1993年著名演员王刚(和珅扮演者)出访美国,居然在华盛顿的一个商店里听到了单田芳讲的评书。
可以说“凡有华人处,皆听单田芳”。
他录制的《三侠五义》、《白眉大侠》、《隋唐演义》等作品,当年火遍了大江南北,共同构成了一种鲜明的集体记忆,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惊闻单田芳去世,很多人想起了小时候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听评书的日子,包括我本人。
一
单田芳一生极为高产,说书60载,共计产出了100多部评书,大概一万五千集。除去文革十年,相当于每天能产出一集评书。这样的产量,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看目前评书的情况,估计也是后无来者。
粗略统计,听过单田芳评书的人共有六亿人,忠实的单迷约有两亿。
如果上个世纪有微博和公众号,那么老先生将是一名坐拥上亿粉丝的超级大V。
每个人都记得单田芳是评书大师,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当初单田芳开始说书,其实是无奈之举;最初单老师也不是烟熏嗓,声音是很圆润的。
欲知单田芳先生这一生的故事,且听我为你慢慢道来。
二
我们看到单老先生在台上虎虎生风,四平八稳,一个人演活一部戏。但是儿时的单田芳,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熊孩子”。
童年时候的单田芳由父母收的两个徒弟看护,这两个孩子没少被单田芳恶作剧,甚至还被喂过安眠药。
单家门前有个大池塘,单田芳小时候喜欢钓鱼、摸虾、套蛤蟆,两个徒弟怕他掉进池塘里,怎么管也不听。有时候单田芳还玩失踪,把这两个徒弟整天急得团团转。
那个给我们讲了一辈子评书的老人,谁能想到他也有这样调皮可爱的一面。
但是调皮归调皮,谈到说书,单田芳从小就不含糊。
单田芳出生于曲艺世家,母亲是当时知名的河西大鼓演员王香桂,父亲是弦师,从小耳濡目染,五岁的单田芳,在书场听母亲说书,就能记得八九不离十。
身边人都惊呼他是个说书的天才。
然而那个年代的艺人,远不如当今这些明星风光,那时候没有代言费,没有广告费,只有出场费,这个出场费还是茶社和剧院的老板给的,演员没有太多话语权。
梨园行也是如此,尽管戏曲演员在北京或天津红的发紫,地位却相当低贱。
那个时代的很多演员,文化程度也是不高的,单田芳的父母虽然是曲艺界名人,但是都不识字。
所以单田芳即便在说书上面有极高的天赋,父母还是决定让他念书,以后做个工程师,搞技术。
二
从小学到高中,单田芳一直在东北念书。而这段时间,也恰恰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时候。
在那个兵荒马乱,炮火连天的年代,最苦的就是百姓。东三省被日军占领,老百姓没少受罪。所有这一切,少年时代的单田芳都看在眼里。
在他的评书作品中,经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台词:可苦了百姓啦,老百姓可倒了大霉啦。这样的民本意识,在其他的艺术家身上是很少见的,和他早年目睹日军侵略有很大关系。
到了高中毕业,单田芳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东北工学院(今东北大学),但是很遗憾,入学没多久,就因病退学了。
退学加上家里的另一件变故,彻底改变了单田芳的人生轨迹。
上个世纪50年代,全国在搞镇反运动,单田芳的父亲惨遭牵连,入狱六年。祸不单行,就在他父亲坐牢的时候,单田芳的母亲决定离婚,每个月只给孩子60元生活费。
单田芳开始做了全家的保姆,看护两个妹妹和奶奶。所有事都要自己扛,有一次出去挑水,差点掉进井里。
同时由于父亲入狱,以前的许多至交好友,都跟单家断了往来。
当时的评书大师李庆海先生,看到单家落难,仗义地伸出援手,劝单田芳跟自己学说书。
由于年少这段波折经历,单田芳的评书作品中,总能深刻地感受到人情冷暖。
李庆海算是单田芳说书的启蒙老师,之后不久,为了学说书,举家搬到了鞍山。到了鞍山以后,和名家赵玉峰和著名评书演员杨田荣学习。
那个时候的单田芳,还没有热爱上说书,很不情愿,当初他感慨:“时也,运也,命也,逼上梁山,这就是命啊。”
同时期雪中送炭的,还有单田芳后来的妻子——王全桂,同样为曲艺界人士,妻子给了他极大的帮助和支持。患难夫妻,感情基础格外深厚,后来到了十年特殊时期,单田芳再次落难,妻子依旧不离不弃。
打从退学起,单田芳和评书的缘分,一发不可收拾。
三
评书界有这样一首诗:
世上行当甚多,
唯有说书难习。
评述说表非容易,
千言万语须记,
一要声音洪亮,
二要顿挫迟疾。
装文装武我自己,
好像一台大戏。
很多人不理解,说书只是动动嘴皮,哪里难了?
其实这里学问大着呢:表情,包袱,贯口,扇子,身段,扣子,还有海量的台词…每一样都夜以继日的琢磨,才能学会。
能说的了书的,不光要天性聪慧,还需要有名师,指点各个环节,方能成为上的了台面。至于说扬名立万,大红大紫,光靠天赋是不够的,还需要十年如一日的下苦功。
单田芳虽然有曲艺世家耳濡目染的底子,但是也要一步一步来。
私下里,单田芳学东西学的很快,但是一到面对观众的时候,就讲不出来。很难想象一代大师当时竟然跟妻子说了这样的话:“看来,我是上不了台啦,不行,就给人家跑跑龙套,打打杂儿,心甘情愿地做个小工吧”
但是单田芳没有放弃,依旧苦苦钻研,终于克服了这个困难。
从1950年父亲入狱开始,一直等到1956年的正月初三,他才等到了第一次正式登台的机会。首次上台,一显身手,遍技惊四座。
很快整个东北都知道,鞍山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年轻人,刚刚登场,便把很多说书前辈的风头压了过去。
他的恩师赵玉峰对他讲:书曲行,文化人少啊,如今,你来了,就是我们的“状元”。将来,把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整理整理,传诸后世,那可是功德无量啊。
最后老爷子不光把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整理的不错,还推陈出新,把近代的二战、虎门销烟加到了评书里,甚至在互联网兴起的时候,还积极的通过互联网传播了评书艺术,这是后话。
四
从1956年登场以后,单田芳安安稳稳的说了十年书,直到1966年。
那个年代的艺术家和作家都开始卷入了时代的洪流之中。
等到他再次登台讲书,已经是1979年,那时候单田芳已经45岁。一双儿女,也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长大成人。
那十年里,能活下来已经是万幸,到1978年,单田芳已经失去了全部的牙齿,有了严重的颈椎病,腰椎第七节劈裂性骨折。
他的嗓子也有了毛病,已经不能讲书,做了三次手术,才能顺畅的讲话。也因为这次手术,才有了后来略带沙哑的单式评书,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叫烟熏嗓。很少有人知道,老先生原本说话是字正腔圆的。
做完手术后的单田芳,抓紧时间操练,好在文革时期,虽然在地里干活,但是晚上依旧在钻研说书,手艺没落下,很快就能捡起来。
这个时候的他还不知道,他将迎来说书前人从未经历的辉煌时代。
五
1979年5月1日,迎春茶社,单田芳第一次复出演出,说的是他最擅长的本子——《隋唐演义》。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这种天气茶社上座率低,单田芳深深担忧,刚复出不会就折戟吧。
万万没想到,即便下雨,也没有把书迷的热情浇灭,整条街都是人,把茶社的各个入口围的水泄不通。
等到单田芳到茶社的时候,听书的群众自发让出了一条道,欢迎这位老艺术家的回归。
从此,茶社只要有他出场,天天爆满,过道里都挤满了人。
一时间,万人空巷。
那个时代收音机正流行,单田芳开始在鞍山市广播电台说书,人称“永不消逝的电波”。
据说鞍山市的党政部门把下午开会时间都改了,就是为了能准时收听单田芳说书。
本来日子这样就可以安安生生过去了,但是老爷子偏偏是个爱折腾的人。
六
到了八十年代,单田芳成了曲艺团里资历最老的演员,每天不光要忙着演出,还公务缠身。但是单老爷子一心只想说书,官场上的事,不想掺和。
1986年,单田芳给领导递交了辞职信,颇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味道。
这在那个时代是难以想象的事!
那个时候,体制内是铁饭碗,而且还可以分配住房,多少人削尖脑袋想进来。但是单田芳放弃了这些物质条件,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说书事业。
丢掉铁饭碗以后,老先生先去了呼和浩特,录书,把书里的内容整理出版。实现了当初恩师赵玉峰所说的,把老祖宗的东西整理整理,传承下去。
就这样录书出书 ,到了1994年,单田芳到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录书,迎来了他人生中的另一个转折点。
七
在一位晚辈的建议下,单田芳在北京开了公司,开启了新的演艺篇章。
虽然是名人开公司,但是万事开头难。
最初公司录制评书磁带,但那个时代盗版横行,刚一发售,盗版磁带就满天飞了,最后连成本都没收回来。
之后单田芳又尝试把评书改编成电视剧,投资人是一位铁杆的单迷,第一笔投资300万,在当时可以买北京的十几套房。由于不熟悉电视剧的运营模式,仍旧亏得血本无归。
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单田芳进行了第三次尝试。用他的话说,再不成功,就要卷铺盖回鞍山了。
这一次老爷子开启了新的商业模式,把录制的评书低价卖给媒体,但是评书栏目后面插播一分钟的广告,靠着这一分钟的广告收入,救活了公司。并且从此以后,业务蒸蒸日上。
直到2007年,单田芳录制了自己的收山之作——《老店风云》,从此退居幕后。
八
单老先生虽然从事的传统曲艺,但是乐于接触新鲜事物。上世纪八十年代,主要的媒体是电台和报纸,电视刚刚兴起。老先生在那个时候就知道,要依靠电视这个“新媒体”,让评书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到了互联网时代,单老在06年注册了新浪博客,在2010年注册了微博,向其他名博学习,运营自己的博客和微博,致力于传播评书艺术。新浪邀请他在线上做评书的栏目,他也从不推辞。
他给世人留下了一万多集的评书,但世人不知,他每天三四点钟就起来开始录书,研究本子,有时候写本子写到深夜,第二天继续早起钻研。
老先生一生在书场中鏖战,在台下也花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才有了这么多的传世之作。
感谢时代给了我们这样一份珍宝~
2、单田芳生平简介,单田芳讲述一生经历
今天上午,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因为单老的评书影响深远,有着无数的粉丝听众,今天又恰逢周末,因此一大早,就有数以百计的普通群众自发来到追悼会现场。
单老的儿子单瑞林、女儿单慧莉等亲人、家属,30多位弟子,刘兰芳、李伟健等中国曲协、北京曲协领导,以及单老生前众多好友、同行、晚辈,都早早就守候在现场,很多人都是从外地特意赶来的,共同送单老最后一程。
追悼会现场,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很多年轻人;大家手捧单田芳先生的黑白遗照,有不少人自发扯起写着“一代评书大师单田芳老师一路走好——[单田芳书场]评书群书迷敬挽”、“全国1026281位单氏宗亲永远怀念单田芳”的横幅。一位书迷在现场还一直带着耳机,用手机听着单老的评书,他哽咽道:“单老走了,但他的声音,他说的评书,讲的故事,会一直陪伴着我们。”
单田芳先生的女儿告诉记者:“我父亲是在沉睡中走的,没有痛苦,安详而逝。他一生以声动人,却走得无声无息。有家人在他身边陪伴,也算是对他的慰藉。我们在筹备父亲后事之际,拜读了各个媒体的报道和无数听友的海量留言,感念各界朋友对父亲的厚爱和怀念,在此我们家属深表感谢。”
单慧莉说:“父亲把一生都献给了评书事业,为听众朋友们留下了近120部长篇佳作。书缘未尽,醒木犹在,人虽已逝,但他的声音会常伴大家,他的作品会永世流芳。父亲走时唯一的遗憾,是自己还有几部长书没有录完。佳作永存,但长书未完;言归正传,却无下回分解。这个遗憾也寄托着父亲多年以来对评书艺术传承、发展的忧虑。作为子女和单派评书的传承人,我们有责任完成父亲的遗愿。在他走后,更应该不遗余力地把单派评书传承下去,把忠义节烈的故事讲述下去。”单慧莉还表示,单田芳的微博也将由她持续更新,作为和听众朋友交流、互动和传承单派评书艺术的平台延续下去。
单田芳生前有三十多位弟子,北京文艺广播的80后主持人赵亮也是其中之一。今天他原本要赶到沈阳参加重要活动,但特意先来到追悼会现场,送别恩师。赵亮14岁与单田芳相识,30岁拜入师门。他回忆道:“1996年,我第一次见到先生。当时我初生牛犊不怕虎,现场表演了一段《哪吒闹海》。先生几句点评让我受益匪浅。他说,‘你这段里呀都是口技,可见你想夺人的关注。但是咱们说书,说这人物,一定得像真看见这人似的’说着,他就继而示范起来,‘眼前,来了个小孩,一看,七八岁,白白净净长得挺好看……’别看就是这么几句特别朴实的话,我真的就跟着先生的眼神和手势感觉到,眼前好像站着一个小哪吒。”赵亮拜入师门时,单先生对他说:现在不流行过去那种师父徒弟了,新社会了,咱们就是朋友关系,这小胖子我还真挺喜欢,你想叫师父我也不反对。”
赵亮最为幸运的回忆,一部分是先生的亲自传授,“他给我讲了如何十年磨一剑,打造新评书《乱世枭雄》,如何将传统评书的精华应用于新故事,如何按照角色定位安排人物,如何把握价值导向和传播方向,如何把握历史素材和艺术加工……”另一部分则是他和恩师之间更加温暖的私人接触,“单老是个特别可爱的老头儿,如果对他不熟悉,一开始会有点敬而远之的感觉,然而行动坐卧,耳鬓厮磨,我还感受到了先生特别可爱的一面,甚至有孩子气的时候。他老人家喜欢听流行歌曲,九十年代在家里天天播放《心太软》,《我的未来不是梦》,偶尔他还会哼唱两句,这个独特的味道大家脑补一下就都可以笑出声来了。他也爱看电视剧,在他的顾问和操持下,先后有《白眉大侠》《隋唐演义》等电视剧上演,而他往往能够超越‘说书人’的身份桎梏,给很多导演编剧高屋建瓴的意见。”
在赵亮心目中,“单田芳先生的评书艺术语言平实,这使得他拥有数量巨大的听众。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他的评书没有门槛,再普通的听众,没上过大学,没多少文化,依然可以迅速入戏,无法自拔。先生对评书语言的把控日臻化境,语言平实娓娓道来,人物鲜活如在面前,不知不觉,二十几分钟的一段书自然听完,回味一下能够迅速明白这一讲的大略要义,然而再一咂摸又内涵丰富其乐无穷。这看似自然形成的效果其实并不容易做到。我觉得单先生就是评书界的白居易,让人一听入耳,再听入迷,与最普通的大众没有丝毫距离感。他存在于庙堂之高,也回荡于江湖之远。那人情书理关心民生疾苦,道出大众心声,那嬉笑怒骂挥洒快意恩仇,可谓振聋发聩,那语言塑造带你入情入境,恰如身在现场,那旁征博引绝对恰到好处,丰富文化内涵。”
感怀恩师,赵亮赞叹道:“先生是一个极其纯粹的人,一生的诉求就是‘我要说书’,这种需求占据了他生命中绝大多数时间。而且太多人也习惯了单田芳评书的陪伴,包括我们这些80后、90后年轻演员的童年,他的评书给我们的童年留下了如此深刻的记忆,对整个时代和整个行业都产生了影响。我从未想过有一天先生会离开我们,他那浑厚而沙哑的嗓音,那饱经风霜沟渠纵横的面庞,贯穿记忆,涤荡岁月,镌刻生命,让人无法忘怀。”
著名相声演员李伟健代表北京市曲协第五届主席团和所有会员来送单老最后一程。他在现场表示:“因为单老是北京曲协第三、第四届名誉主席。就任期间,他给了我们曲协很多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其实那个时候他的身体已经不是很好了,但是他还一直坚持录音录像录节目,录制了很多的中国好故事。我们几代人都是听着他的评书长大的。他的去世,是我们曲艺界的重大损失。作为北京曲协,会始终如一地继续推动曲艺的发展,将单老的精神和艺术发扬光大。”
文字 | 北京晚报记者 王润
图片 | 北京晚报记者 安旭东、张骜
本文关键词:单田芳的生平简介,单田芳全家简介,单田芳简历,刘兰芳简历,单田芳的经历。这就是关于《单田芳生平简介,单田芳讲述一生经历(一代评书大师的传奇一生)》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