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苏轼诗带翻译和赏析,《初入庐山三首》等七首古诗词赏析

05-05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苏轼诗带翻译和赏析】,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苏轼诗带翻译和赏析:苏轼《题西林壁》,《初入庐山三首》等七首古诗词赏析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代人古诗词的创作汗牛充栋,略加思考信手拈来,都是诗歌史上的宝贵财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财富。

其实,古人写诗词并不复杂,各自看才华。

苏轼诗带翻译和赏析,《初入庐山三首》等七首古诗词赏析

唐朝诗人李白在游黄鹤楼的时候,诗情大发,刚刚想创作写诗,发现唐朝前人崔灏已经题诗。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感觉自己无法超越崔灏的黄鹤楼诗,于是就大发脾气:“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但是才华横溢的诗仙李白,还是不服气,后来选择在合适的时候,在黄鹤楼,写下了千古佳作《送孟浩然之广陵》,与崔灏的《黄鹤楼》,流传千古。

苏轼诗带翻译和赏析,《初入庐山三首》等七首古诗词赏析

苏轼(1037年-1101年8月),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

大文学家苏轼也不例外,刚刚从被贬四年的黄州调离开,路径江西庐山游玩,进山之前发誓不写诗这次在庐山。

可是在游赏庐山的时候,收到朋友寄送的一本书《庐山记》,看到书中唐朝诗人徐凝写的有关庐山瀑布诗诗,不服气,甚至直接开骂 徐凝的诗。在离开庐山之前,最后创作了名垂千古的作品《题西林壁》,远远超过徐凝的庐山瀑布诗。

苏轼诗带翻译和赏析,《初入庐山三首》等七首古诗词赏析

北宋时期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刚到湖州,任湖州知州不久,遭遇“乌台诗案”。

7月28日在任上被捕,8月18日押解至京,拘于御史台,到12月28日,才案子结束出狱。

最后由宋神宗特赦,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至元丰七年(1084年),这四期间,一直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

宋神宗元丰七年 (1084年) 3月,49岁的苏轼接到朝廷的调任诰命,赴汝州(今河南临汝)任团练副使。

1084年4月,告别黄州,途径九江,遂与一位叫参廖的僧友一起,登游庐山。

苏轼诗带翻译和赏析,《初入庐山三首》等七首古诗词赏析

苏轼,这次途径九江游庐山,是苏轼第二次到江西九江庐山。这次游庐山比较彻底,大约有十几天,在庐山“往来山南北十余日”,共写下七首关于庐山的诗。

苏轼在《庐山二胜》前序云:“余游庐山,南北得十五六”,也就是说这次游赏庐山,行程所至达庐山总面积的十分之五六。

当然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为哲理诗,《题新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中国诗歌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堪称千古绝唱。

苏轼诗带翻译和赏析,《初入庐山三首》等七首古诗词赏析

于此期间,同时苏轼总结性质地写下了著名的游记散文《记游庐山》,又叫《自记庐山诗》。

从苏轼的这篇游记散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苏轼游庐山的真实历程和七首庐山诗的写作全部过程。

记游庐山

苏轼

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

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不觉作一绝云: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既自哂前言之谬,又复作两绝,云: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又云:

自昔忆清赏,初游杳蔼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往来山南北十余日,以为胜绝,不可胜纪,择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峡桥,故作此二诗。

最后与总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

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仆庐山诗尽于此矣。

“遂发意不欲作诗。”,从《记游庐山》中可以看出,这次游庐山刚刚开始苏轼是完全不打算写诗的,“不欲作诗”。

因为四年前就是因为作诗才引火烧身锒铛入狱,所以这次有顾虑,同时也惊醒自己不要作诗。

但是豪放派诗人苏轼,是一个性情中人。在刚刚和僧友进入庐山的时候: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不觉作一绝云。一听到庐山的老百姓说“苏子瞻来啦,苏子瞻来啦。”,苏轼感觉特别奇怪,这山中的老百姓都认识我啊,于是诗兴大发,且一发不可收拾,共作七首庐山诗。

苏轼诗带翻译和赏析,《初入庐山三首》等七首古诗词赏析

有一天,苏轼在游庐山的时候,收到一个朋友寄送来的一本书《庐山记》,这本书里都是记载的唐朝诗人写庐山的诗。

说来也巧合,因为苏轼名气大,那天到了开元寺的时候,主僧向苏轼求诗一首。估计当时苏轼也不是非常乐意作诗相赠。于是,就作了一首调侃唐朝诗人徐凝的白话诗。“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

戏徐凝瀑布诗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最后,苏轼在这次游庐山快结束的时候,也重量级人物出场,这次游庐山的压轴大戏:

“最后与总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无一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挺拔,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不同角度看庐山,看都呈现一副完全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不能够认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们身处在庐山之中。

苏轼诗带翻译和赏析,《初入庐山三首》等七首古诗词赏析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苏轼在《记游庐山》游记,最后写到:“仆庐山诗尽于此矣”。

这句话就是苏轼也直接交代了这次游庐山,最后的一首诗《题新林壁》,是此游庐山的诗作中的绝笔了,一首诗把庐山写尽了,无法再有超越。

初入庐山三首

宋朝:苏轼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怀清赏,初游杳蔼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

译文:

脚踏草鞋,手持青竹作为拐杖,身上自带百文快乐穷游。

可是奇怪的事情是,在这深山里,人们一个个都认识我苏轼(故侯为典故)。

青山如果没有平时的相识,这陌生的青山傲然屹立,让人无法亲近。

要想真正认识熟悉庐山,以后的岁月之中要多来几次,成为(庐山)的老朋友。

自己以前想象中满怀清新淡雅地欣赏(庐山),第一次游玩在傲然茂盛的(庐山)胜景中。

如今不是在做梦之中,真实的在庐山之中。

2、苏轼诗带翻译和赏析,苏轼诗词赏析72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译文及注释

朝(zhāo)曦(xī)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早晨迎客,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只可惜傍晚的时候下了一些雨,客人喝了酒,很快就醉去了。

朝曦:早晨的阳光。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只可惜醉酒的友人没能领会到下雨之时的西湖美景。如果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美丽风景,那么,你应该敬守护西湖的“水仙王”一杯。

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译文

早晨迎客,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只可惜傍晚的时候下了一些雨,客人喝了酒,很快就醉去了

只可惜醉酒的友人没能领会到下雨之时的西湖美景。如果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美丽风景,那么,你应该敬守护西湖的“水仙王”一杯。

注释

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朝曦:早晨的阳光。

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公元1073年(熙宁六年)正、二月间,本首诗即是其中一首。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公元1071年—公元1074年)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本文关键词:苏轼的诗和译文,苏轼诗词带注解,苏轼的诗加翻译,苏轼诗词及译文,苏轼的诗带翻译。这就是关于《苏轼诗带翻译和赏析,《初入庐山三首》等七首古诗词赏析》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