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北方官话方言,为何只有“山西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晋语”

04-09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北方官话方言】,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北方官话方言:北方官话区中,为何只有“山西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晋语”?

在汉语中,第一大方言属于“官话”,几乎整个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所说的语言均属于官话,当然,官话下面也可以细分,比如东北官话(东北话)、西南官话(四川话)、中原官话(河南话)、胶辽官话(大连,青岛等地所用,黄晓明今年春晚说的青岛话就属于胶辽官话)等。

当然,普通话也属于官话的一种,所以,当我们听河南、山东、四川等地的人说话时,基本还是听的懂的;而如果听广东、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人说话嘛,如果没有专门训练过,很可能像听天书一样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

汉语中各个方言之间的差别程度,有时候甚至远远超过外国的一些语言之间的差异(比如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国际标准组织把汉语当成一个语族并分为十三种语言:闽东语、晋语、官话、莆仙语、徽语、闽中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北语、闽南语、吴语、粤语。

一般来说,北方方言就属于官话。

北方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统一的,南方方言相对更加复杂,这符合人文规律:毕竟南方的地理复杂程度远超北方,被山川河流划分为不同的亚板块,所以形成了不同的“大方言区”。

但是,看看刚刚分出来的十五种语言,大家是不是发现了北方有唯一一个另类,对的,就是山西,山西话(晋语)是给独立分出来了的,山西成为北方唯一一个和官话分离的省份。

北方官话方言,为何只有“山西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晋语”

可以看到,北方大片的官话区当中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这便是“晋语区”

这是为什么呢?山西特殊在哪里?

其实,山西在北方还真的很特殊,举这么几个数字,大家可能能体会出一些眉目,第一: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中国元代之前的木构建筑,山西保存的占了全国近80%。第二:山西汉族比例99.71%,全国第二(仅次于江西的99.73%)。

北方官话方言,为何只有“山西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晋语”

山西应县木塔,世界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

这说明什么问题?大家仔细想想,古代北方频繁有战乱,陕西、河南等地很多古建筑都被毁灭了,也有了不少的少数民族移民,而山西却成了“世外桃源”一样的存在,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就是和山西的地理特质有关了,在北方省份中,山西是最封闭的,山西俗称“两山加一川”,太行山和吕梁山两座大山,境内由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着大同盆地、忻州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长治盆地、晋城盆地,阳泉盆地、寿阳盆地、襄垣盆地、黎城盆地等盆地。

北方官话方言,为何只有“山西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晋语”

山西的精华地带就是被山脉包围的这些小盆地(平原)

这样的话,山西相对而言,在古代安全系数比较高,一旦战乱了,受波及相对较小,于是在北方有一定的“人口储存器”作用,著名的“洪洞大槐树”便说明了:北方大规模战乱时,山西往往时保存最完好的省份,往往在社会恢复安定时,政府会组织山西人大规模移民他地以恢复经济,南方有个类似的省份:江西

北方官话方言,为何只有“山西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晋语”

洪洞大槐树,位于中国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是明代的一处移民基地。明代时,当时将山西境内的许多移民集中到此地领取户部发的勘合,再分批迁编队往其他省份。,自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50年内,先后共计从山西移民移民18次,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这些移民迁往北直隶、河南、山东、南直、湖北、陕西、甘肃等行省,500多个府、县。

也正是因此,山西在北方显得“独树一帜”,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山西方言在北方最为特殊,但是,山西毕竟也是处于汉语的大环境中,所以“山西话”怎么分,争议就比较大。

由于部分晋语方言和其他官话互通度高,因而传统上被认定是官话一支。然而近年来随着调查的深入,晋语,尤其是吕梁片、并州片似乎和官话区别比较大。近三四十年有晋语区的语言学家依据晋语语音特点,提出晋语从官话独立,但尚有争议。

北方官话方言,为何只有“山西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晋语”

“晋语”分布区,由于近代“走西口”等影响,晋语分布范围远不止山西一省,内蒙古内蒙古中西部、河北省西部及西北部、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西部、陕西省北部均操晋语

最早提出将晋语自官话中划分出来的是语言学家李荣,他所依据的标准是“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不过,也有部分学者对此提出异议。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里首次把晋语列入,2007年的国际认证 ISO 639-3 国际语种代号的编制中,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把晋语列入

作者:云帆

2、北方官话方言,正宗东北官话

北方官话方言?特点东北官话拥有官话方言的所有共同特征,如:古微母字今不读双唇音声母 m-,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北方官话方言?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北方官话方言,为何只有“山西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晋语”

北方官话方言

特点

东北官话拥有官话方言的所有共同特征,如:古微母字今不读双唇音声母 m-

古日母字今不读鼻音声母 ȵ- 或 n- 等

古浊上字一分为二,次浊上字随清上字走,全浊上字随去声字走

无 -m 尾韵

声调

东北官话里,古入声的清音声母字今分归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且并无明显规律,这点与北京官话类似。但东北官话的古清音入声字今转为上声的比北京官话多得多,且全浊入声也大部分转为阳平,次浊入声也大部分转为去声,所以比北京话更接近元代《中原音韵》的入派三声。东北官话四声调值和北京官话相近,但阴平的调值比北京官话低(北京官话为55,东北官话为44或33),且北京有首都这一特殊地位,所以《中国语言地图集》将东北官话独立成一区。

声母

东北官话在声母上的最大特征是[ʈ͡ʂ ʈ͡ʂʰ ʂ]与[t͡s t͡sʰ s](即汉语拼音翘舌的zh ch sh与平舌的z c s)相混,这也是东北官话内部分区的重要依据,有的全读[t͡s t͡sʰ s](通溪小片),有的全读[ʈ͡ʂ ʈ͡ʂʰ ʂ](肇扶小片),有的自由变读(蛟宁小片)。普通话零声母开口呼字,部分人读作[n]声母(如“鹅”念作“né”)。

东北官话中塞音、塞擦音声母的送气与否,与北京官话不一致。北京官话读不送气声母而东北官话读送气声母的例子有:“麻痹、同胞、蝴蝶、哺乳、一朵花”等;相反,北京官话送气而东北官话不送气的例子有:“优惠券、活泼、湖泊”等。

东北官话的大部分地区没有ʐ声母(即汉语拼音里的r),普通话里发ʐ声母的字东北官话一般读零声母或j(即汉语拼音里的“y”)音(例:如=“肉”念作“又”,“柔”念作“油”,“人”念作“银”,“软”念作“远”,“软弱”念作“远又”)或"l"(“如”念作“卢”,“瑞”念作“luì”)。生活在吉林东部地区的多数老年人会将r的音发为y,而年轻人则由于普通话的影响这种现象在逐步消退。

韵母

北京官话跟双唇音声母(即汉语拼音b p m f)相拼的[o]韵,东北官话都读[ɤ]韵,与“哥”、“河”韵母相同。

韵母ian和üan的a读作[æ](标准普通话为[ɛ]或[e])。

儿化

东北官话与北京官话相比有更为明显且频繁的儿化音现象。

比如:北京官话“超市”在沈阳一带会念做“超市儿”。

词汇

东北官话有来自满语、俄语和日语的少量词汇:

① 东北官话借自俄语的词汇:

裂巴(或/黑列(咧)巴/)(俄语:Хлеб) —— 俄式面包

卜留克 (俄语:Брюква) —— 芜菁甘蓝

马神(俄语:Машина) —— 机器

喂的箩(俄语:Ведро) —— 水桶

巴篱子(俄语:Полиция) —— 监狱,俄语原意为警察,后误传为监狱。

② 东北官话借自日语的词汇:

马葫芦/马葫芦旋子(日语:マンホール) —— 下水道口(源自英语中manhole一词)

便所(日语:べんじょ) —— 厕所(此词在台湾亦以台湾闽南语、台湾客家语“便所”之发音表达)

嘎哒板/塌了板(日语:下駄) —— 拖鞋,原意为木屐

瞎掰(日语:喋る) —— 胡说

味素 (日语:あじのもと) —— 味精(源自日本味精品牌“味之素”)

嘎吱罐 —— 燃气罐(源自日语:ガス(瓦斯))

鞍山市一个卖冰棍的水果超市。注意使用的词汇是“冰果”而不是汉语更常用的“冰棍”、“雪糕”等。

也有少部分地区拥有自己的特殊词汇,如鞍山市会使用“冰果”(源自日语冰菓)表示“冰棍”。

特有词汇

整 = 泛指动词(做/弄/办…)。类似英文“do”。

咋整 = 怎么办。

噶哈呢(gà há ne) = “干啥呢”的讹音。干什么呢/做什么呢(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há”音不可单独使用,仅在组成“干啥”时使用,如:“这(是)啥”中的“啥”读“shá”)。

啥玩意儿 = 什么/这是什么。

咋地 = 怎么了。

白话(bá hua) = 说谎。

儿白 = 儿子白话的缩略形式 表示儿子才说谎(表示肯定 或 惊讶 不可置信)。

旮瘩 = 地方(犄角旮旯)。

嘎儿嘎儿(gár gár) = 特别,非常(例:嘎嘎新——特别新)。

撂挑子 = 不干了(原意指在用扁担挑东西的路上放弃了)。

撂担子 = 不干了。

贼好 = 特别好。

好使 = 好用,也可以用来表示同意。

张罗(zhāng lou) = 准备。

折腾(zhē teng) = 形容忙里忙外的样子(例:这一上午给我折腾的不行了。)。

你瞅啥 = 你看什么。

瞅你咋地 = 看你怎么了。

摔(读zhuāi)。

撞(读chuàng)。

学(读xiáo)。

取(读qiǔ)。

街(读gāi) = 街,镇。“上街里”指从村去镇中心。

个个(读gè gě) = 自己。

别(读biè) = 撬。

了了(读lē le) = 形容一直在说话,而且说话很难听。

嘚嘚 (读dē de) = 形容一直在说话,而且说话很难听。

不道 = 不知道(省略知字音)。

搁(读 gáo 或 gāo) = 某物放在哪里,如果前面加人称则代表某人在某地。

奔儿头(读bēr tóu,也有作bér lou tóu的) = 脑门。

马路牙子 = (道路的)缘石。

卡 = 磕,摔。

卡了 = 摔倒了。

突撸皮 = 破皮(指皮肤破了)。

卡突撸皮了 = 磕破皮了。

膊了盖儿(bǒ le gàr) = 膝盖。

得瑟 得馊(dè se de sou) = 炫耀(贬义)。

乌了八秃 = 不光亮。

扯犊子 = 吹牛,说大话。

滚犊子 = 滚蛋。

连轴转 = 长时间工作。

毛愣三光 = 形容人做事毛毛躁躁。

嘶嘶哈哈 = 形容天气很冷(人在外被冻着了)。

鸡头歪(掰)脸 = 形容说话态度很差。

稀(xí)里马哈 = 做事大意。

扒瞎 = 撒谎(又有对某人不知所措的样子的嘲讽)。

一整(就)... = 总是...

唠嗑(lào kē) = 聊天。

苞米 = 玉米。

海了 老了 = 表示事/物很多。

砢碜 = 难看。

出洋相 = 丢脸。

屋脊六兽/五脊六兽(wú jī liū shoù) = 无所事事,百无聊赖。

哼道(hēn dao) = 斥责,可能来自满语动词hendumbi(讲述)。

嗤儿哒(cēr da) = 斥责。

谁(sei)道了 = 谁知道呢?可能本于文言“谁道”(谁说),见六一词“谁道闲情抛弃久”一句。

提溜算卦 = 携带很多东西状。

跟头把式(“头”“式”读轻声)走路不稳的样子,多用于形容小孩或醉酒的人。

乌漆八黑 = 形容晚上黑的什么也看不见。

扒犟眼儿 = 执着、倔强。

又头儿 = 软乎乎。

捂了嚎风 = 形容人崩溃、大喊咆哮的样子。

作妖儿 = 搞怪。

嘁嘁喳喳 = 轻声唠嗑(一般用作贬义)。

计个(浪) = 吵架。

吵吵(chāo chao) = 吵架(源自“吵吵闹闹”)。

尿性(niào xing) = 有骨气,真汉子(又指性格)。

虎 彪(傻 莽撞)嘚(der)得喝的,虎了吧唧,你彪啊。

包园儿 = 全部,全包了。

皮(pī)儿片儿 = 主要形容房间不整洁,东西摆放比较凌乱。

秀咪(秀气) = 腼腆,拘束。

界壁儿 = 邻居,指隔着一堵墙的邻居。

老蒯 = 老伴,用于男称女方时。

远点闪(山三声)子 = 一边去(类似于哪里凉快去哪里,多为不耐烦)。

边儿拉去(bíanr la qǜ) = 一边去(类似于哪里凉快去哪里,多为不耐烦)。

洼(wà)蓝洼(wà)蓝的 = 蓝色(表强调)。

焦黄焦黄的 = 黄色(表强调)。

通(四声)红通红的 = 红色(表强调)。

刷(或“煞”)白 = 白色(表强调)。

雀黑雀黑的 或者 去儿黑去儿黑的 = 黑色。

花里胡哨的 = 五颜六色。

破马张飞 = 形容人行事鲁莽。

稀里咣当 = 不粘稠。

客(读qiě) = 客人,如“家里来客了”。

雀(读qiǎo),指麻雀等鸟类,如“家雀儿”。

暖和(暖读nǎo)。

棉袄(袄读nǎo)。

啥前儿 = 什么时候。

定嘎巴(dìng gá ba) = 伤口结痂。

舞舞喧喧 = 和得瑟近义,指一个人不正经,不沉稳。

滴溜 = 指用手拿着什么东西,例如,滴溜一个袋子。

油坯 = 芝麻酱。

墨迹 = 磨蹭。

解开(gǎi kāi) = 解开。

抹拭(mā shi) = 擦。

挺 = 很。

分区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共分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三个片区。

吉沈片:北京官话中的零声母字,均读作零声母。分布在辽宁省东北部、吉林省东部和黑龙江省东南部,共52个县市。

哈阜片:北京官话中的零声母字,均读作/ŋ/。分布在辽宁省西部、吉林省西部、黑龙江省西南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兴安盟等地,共67个县市。

黑松片:北京官话中的零声母字,部分读作零声母,部分读作/ŋ/。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共67个县市旗。

本文关键词:北方官话方言的特点论文,北方官话方言有哪些,北方官话方言分类,北方官话方言怎么说,北方方言又称官话。这就是关于《北方官话方言,为何只有“山西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晋语”》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