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后人怎样评价老舍,12位世界名人评价老子《道德经》

04-04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后人怎样评价老舍】,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后人怎样评价老舍:12位世界名人评价老子《道德经》,老祖宗的智慧令人惊叹

1、鲁迅评价老子:

老子之辈,盖其枭雄。老子书五千语,要在不撄人心;以不撄人心故,则必先自致槁木之心,立无为之治;以无为之为化社会,而世即于太平。其术善也。——《鲁迅全集》第一卷

至于孔老相争,孔胜老败,却是我的意见:老,是尚柔的;"儒者,柔也",孔也尚柔,但孔以柔进取,而老却以柔退走。这关键,即在孔子为"知疾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无大小,均不放松的实行者,老则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事不做,徒做大言的空谈家。要无所不为,就只好一无所为,因为一有所为,就有了界限,不能算是"无不为" 了。我同意关尹子的嘲笑:他是连老婆也娶不成的。于是加以漫画化,送他出了关,毫无爱惜。——《鲁迅全集》第六卷

后人怎样评价老舍,12位世界名人评价老子《道德经》

鲁迅

2、毛主席评价老子:

关于丧失土地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欲将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

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老子在两千多年以前就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学楚辞,先学离骚,再学老子。

3、林语堂评价老子:

看过《道徳经》的人,第一个反应,便是大笑;接着就开始自嘲似的笑;最后才大悟到这才是目前最需要的教训。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相信大半读者第一次研读老子的书时,第一个反应便是大笑吧!我敢这么说,并非对诸位有何不敬之意,因为我本身就是如此。

因此,那些上智的学者,便由讥笑老子、研究老子,而成今日的哲学先驱,以致老子成了他们终身的朋友。——林语堂《老子的智慧》

后人怎样评价老舍,12位世界名人评价老子《道德经》

老舍

4、老舍评价老子:

周代诸子差不多都是自成一家之言。他们的文字虽然很好,像老子的简练,庄子的驰畅,可是他们很少谈到文学,而且有些蔑视孔门的好古饰辞的……——《老舍文集》

机智是什么呢?它是用极聪明的,极锐利的言语,来道出像格言似的东西,使人读了心跳。中国的老子庄子都有这种聪明。讽刺已经很厉害了,可到底要设法从旁面攻击;至于机智则是劈面一刀,登时见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才够味儿。不论这个道理如何,它的说法的敏锐就够使人跳起来的了。——《老舍文集》

5、南怀瑾评价老子:

对这三家(儒释道),我经常比喻: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懦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杂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具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部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们去不可。——南怀僅:《老子他说》

后人怎样评价老舍,12位世界名人评价老子《道德经》

康德

6、康德评价老子:

老子称道的"上善"在于"无" (in Nichts),这种说教以"无"为"上善",也就是一种通过与神格相融合、从而通过消灭人格而取得自我感觉消融于神格深渊之中的意识。中国哲学家为了具备这种状态的实感而把自己关闭在暗室之中,闭眼不看经验而一味沉思他们的"无"的概念,这的确是一个随之而瓦解了他们的理解力,使所有思维自身都趋于终结的概念。——[德]康德:《论历史》

7、黑格尔评价老子:

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性——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中国人把认识道的各种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学术;然而这和直接有关国家的各种科学研究并没有联系。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备受世人崇仰。孔子曾在耶稣前六世纪往见老子,表示他敬重的意思。中国人虽然都可以任意研究这些哲学著作,可是更有一派人自己称为道士或者"道的崇拜者",把这种研究作为专业。道士们与世隔绝,他们见解里混杂有许多妄想和神秘的成分。例如他们相信,凡是得"道"的人便取得了无所不包的,简直认为是无所不能的秘诀,并且可以发生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使得道的能够升天,永远不死(极类似我们曾经谈起过的那种万有的"仙丹")。——[德]黑格尔:《历史哲学 》

8、韦伯评价老子:

"道"本身是一个正统儒家的概念:宇宙的永恒秩序,同时也是宇宙的发展本身,一切非辩证地完成的形而上学往往认为秩序与发展是同一的,老子把道同神秘主义者对神的典型追求联系起来:逍是唯一永恒的,因而是绝对宝贵的;它既是秩序,也是生万物的实在根基,也是一切存在的永恒原型的总体。——([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

老子也认为,最高的得救是一种心灵状态,一种神秘的合一,而不是西方那种禁欲式的通过积极行动证明了的受恩状态。从外部看,这种状态同一切神秘主义一样。并不是理性的,而仅仅以心理为前提:普遍的无宇宙论的仁爱心情,使这种神秘主义者处在无动于衷的忘我状态中的无对象的快意的典型的伴生现象。这种无动于衷的忘我状态是他们所特有的,可能是老子创造的。——[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

后人怎样评价老舍,12位世界名人评价老子《道德经》

李约瑟

9、李约瑟评价老子:

在中国文化技术中,哪里萌芽了科学,哪里就会寻觅到道家的足迹。

也许,今天不但中国而且全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迫切地需要向孔子、老子和墨子学习。——[英]李约瑟:《四海之内》

知识自然不是任何人的私有财产。老子在《道徳经》上说得好,"天下神器……不可执也。……执者失之。"臂如说,每个人每天必须要有2毫克的维生素B1才能保持身体健康;这样一个道理谁能够永远保密,不让人家知道呢?——[英]李约忍: 《四海之内》

10、杜兰评价老子:

老子是孔子前最伟大的哲学家。

《道德经》 出自何人的手笔,倒是次要的问题,最重要的乃是它所蕴涵的思想,在思想史中,它的确可称得上是最迷人的一部奇书。

或许,除了《道德经》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美]成尔•杜兰:《世界文明 史——东方的遗产》

后人怎样评价老舍,12位世界名人评价老子《道德经》

托尔斯泰

11、托尔斯泰评价老子:

孔子的中庸之道妙极了,同老子一样——顺应自然法则即智慧,即力量,即生命……(1884年3月11日日记)

——我也讨厌我最近的一篇文章的刻毒(指《我的信仰是什么》)。应该写得明了而温和。我的良好的精神状态也要归功于阅读孔子,而主要是老子。

读孔子,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好。没有他和老子,《福音书》 就不完全了。而没有《福音书》,他却过得去。——《老子对托尔斯泰的影响》

12、尼采评价老子:

《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2、后人怎样评价老舍,你所不了解的老舍

文/沈嘉柯

本期书目《老舍散文集》

本文为“沈嘉柯读书会”音频节选

假如你当了皇上,你会怎么享受呢?

“爱买多少花生吃就买多少。”

作家舒庆春论瓜子和花生,为花生打抱不平,凭良心说,瓜子有什么吃头?

“它夹你的舌头,塞你的牙,激起你的怒气──因为一咬就碎;就是幸而没碎,也不过是那么小小的一片,不解饿,没味道,劳民伤财,布尔乔亚!你看落花生:大大方方的,浅白麻子,细腰,曲线美。这还只是看外貌。弄开看:一胎儿两个或者三个粉红的胖小子。脱去粉红的衫儿,象牙色的豆瓣一对对的抱着,上边儿还结着吻。那个光滑,那个水灵,那个香喷喷的,碰到牙上那个干松酥软!白嘴吃也好,就酒喝也好,放在舌上当槟榔含着也好。写文章的时候,三四个花生可以代替一支香烟,而且有益无损。

种类还多呢:大花生、小花生、大花生米、小花生米,糖饯的、炒的、煮的、炸的,各有各的风味,而都好吃。下雨阴天,煮上些小花生,放点盐;来四两玫瑰露;够作好几首诗的。”

他的文字,既不倨傲,也不卑微,琐琐碎碎而可爱。

他有个大名鼎鼎的笔名——老舍。

在老舍的笔下,秋天,是甜美的哀愁。他有篇《春风》写道“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一想念故乡,他就开始想哭了。他在《想北平》里回忆着北平,“花多菜多果子多”。那些瓜果菊花、海棠还有古玩、工厂,都令他细腻多情。

想起母亲来,老舍像个孩子一样:“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他的心,真是温柔如少女啊!

怀念从前喜欢的女孩儿,他就痴痴呆呆写道,“小困苦小折磨令他丧气,觉得自己在对方梦中必定还是个美少年。”

他的美少年标准是什么具体模样?大约是民国版本的白面书生吧!大家只能自己去猜测推断了。

聊起穿衣打扮的时候,他坚决只接受短发,板寸,理发齐整,长袍马褂,决不能接受西洋人涂脂抹粉的做派,也排斥男子留长头发。

不过,老舍在另外一篇散文《观画记》里提到了他对女人的审美:“永不喜欢看光身的大肿女人,不管在技术上有什么讲究,我是不爱看河漂子的。”

“河漂子”这个词,我其实不熟悉,一查,北京话里居然指的是浮尸,吓一跳。

《观画记》里他还说:“对于那些风景画,我爱水彩和油的,不爱中国的山水。中国的山水,一看便看出是画家在那儿作八股,弄了些个起承转合,结果还是那一套。水彩与油画的风景真使我接近了自然,不但是景在那里,光也在那里,色也在那里,它们使我永远喜悦,不像中国山水画那样使我离开自然。”

总之,老舍是个喜欢清清爽爽的事物,文艺里透着小清新,可以忧伤,也可以烟火气的大叔,馋嘴,爱吃坚果,喜欢手工小玩意,喜欢逛街。

后人怎样评价老舍,12位世界名人评价老子《道德经》

(1946年的老舍摄于纽约的照片)

汪曾祺也写过老舍的一段趣事,老舍先生是历届北京市人民代表。

有一年老舍先生的提案是:“希望政府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那一年北京芝麻酱缺货。老舍先生说北京人夏天离不开芝麻酱!不久,北京的油盐店里有芝麻酱卖了,北京人又吃上了香喷喷的麻酱面。”

人大代表在两会上提出芝麻酱的问题,属于关心民生疾苦,为人民说话。别人关心大事情,他关心老百姓能不能吃上麻酱面。

这样的故事,很老舍。

老舍谈酒的态度,也很对我胃口。他在《新年醉话》说:“大新年的,要不喝醉一回,还算得了英雄好汉么?喝醉而去闷睡半日,简直是白糟蹋了那点酒。喝醉必需说醉话,其重要至少等于新年必须喝醉。”

很家常,很生活,没有什么高高在上的文学架子。

既然喝酒,也免不了戒酒。

老舍论断:“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一位诗人赠另一位诗人的夸大的谀赞。据我的经验,酒使脑子麻木、迟钝、并不能增加思想产物的产量。即使有人非喝醉不能作诗,那也是例外,而非正常。在我患贫血病的时候,每喝一次酒,病便加重一些;未喝的时候若患头“昏”,喝过之后便改为“晕”了,那妨碍我写作!

因此,老舍很坦白交代:“酒的真正的坏处是它伤害脑子。”

自从我自己也成了作家,老是被劝酒,我说我不喝酒,还老是被念叨——哪有大作家不喝酒的?不喝酒能写得出什么好东西?

啊,我呸!你们糟蹋了那么多酒,写出了啥好东西?你们比老舍写得好?还是比鲁迅写得好?

可想而知,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偏见,充满了各种世俗的这种套路。你去一个个解释呢,也解释不清。因为别人也不过就是拿着这个当借口胡闹,但是我们读书的时候,是可以读到真知灼见,读到一点实话的。

古代的很多著名文人,都是要靠给别人写挽联碑文悼词来赚润格的。老舍也遇到这个难题,文人缺钱,也要吃饭赚钱,写稿是常态。那要是有人约你写这类挽诗悼文,价码还不错,你写不写呢?

老舍不想写。亲朋好友邻居们,他会找借口推辞。报社常规的命题作文约稿,就很头疼了——那就是不能得罪的甲方。

老舍疯狂吐槽——在挽诗与寿序等而外,就得算“九一八”,“双十”与“元旦”什么的最难写了。年年有个元旦,年年要写元旦,有什么好写呢?每逢接到报馆为元旦增刊征文的通知,我就想这样回复:“死去吧!省得年年教我吃苦!”可是又一想,它死了岂不又须作挽联啊?于是只好按住心头之火,给它拼凑几句——这不是我作文章,而是文章作我!说到这里,相应提出:“救救文人!”……

读到这段,我哈哈大笑。老舍先生说得没错:救救文人吧。

老舍也养过猫,写到他的猫,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抓老鼠。所以,这篇散文的名字直接就叫《多鼠斋杂谈》,他家老鼠泛滥成灾,在他的棉袍之上毛衣之下,前些天又生了一窝老鼠,没法不养只猫子,虽然知道一买又要一笔钱。

他在这个时期很贫困,写稿换钱,是天底下文人共同的烦难。作家哭穷,天经地义。历朝历代没有作家本人不哭穷的,不过老舍这个穷是真的穷,买猫也是要花钱的,但家里有老鼠,猫还是得花钱买,花了260元,买了只很小很丑的小猫来。

但老舍又很不放心,因为从身长和体重来说,这种小猫,怎么斗得过他把厨房里的老一辈的老鼠。所以他就用麻绳把猫子拴住,不是怕猫跑了,而是怕小猫不留神碰上老鼠,被吃了。

写到这里,老舍开始自嘲:“人就是这样,最没办法的动物,偏偏爱看不起别的动物,替他们担忧。”

结果,吃了几天平价米和水煮玉米的小猫子,不但没有死,而且还活蹦乱跳。那是一只乡下猫,来到老舍家之前,连米粒和玉米苞谷大概也没有吃过。

老舍总觉得有点对不起小猫子咪咪,没有鱼和肉,没有牛奶给它喝。猫毕竟是食肉动物,不应该吃素的,不过他又一次想错了。

一天清晨,他一开门小猫就骄傲地向他叫了一声。这猫抓到了一只半死的小老鼠之外,旁边还放着一大一小两个死蛙。老舍就惊呆了。他戒酒戒烟戒肉,结果吃的还不如乡下来的猫。

怎么说呢?这就是人生吧!贫穷战乱的年代,人不如猫,本来就是时代的缩影。

老舍还是个坚定的贤妻良母拥护者。他认为找老婆就应该是家务达人,相夫教子,非常实用主义。

他写的小说《骆驼祥子》,虎妞就死于贪吃发胖而难产,他就是不喜欢这种养尊处优爱吃的女性。然而,这个下场悲惨却性格鲜活泼辣的人物,却显得非常有光彩,让读者印象深刻。

最后还得提一提,老舍的这个舍,发音是第三声,舍得的舍。他的别名也叫舒舍予。他自己也管自己读第三声,特别吻合老先生的文风和气息。读成社,简直一股端着架子表示很有文化的装腔作势。

老舍已经作古几十年,他一辈子都没当过皇上,这样的人,也当不了皇上的。他那么爱吃花生,对人肯定是好的。他是个文人,也是个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读老舍,一想到这么好玩的一个人,写下了这么多有趣的文章,却在一个秋天里,走向了太平湖。我不由黯然神伤。这个说过“救救文人”的文人,没有人救他。

本文关键词:人们对老舍评价,后人对老舍的评价,怎样评价老舍先生,著名作家对老舍的评价,其他名人对老舍的评价。这就是关于《后人怎样评价老舍,12位世界名人评价老子《道德经》》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