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俳与日本俳句的区别,浅析松尾芭蕉的俳句艺术特色
关于【汉俳与日本俳句的区别】,浅析松尾芭蕉的俳句艺术特色,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很久之前,无意间读到一句很美的诗,“但见樱花开,令人思往事。”当时心里就顿了一下,这么简短的句子,却有摄人心魄的力量,让人回味。这种美丽而忧伤的调调,瞬间打动了我。以前也读到过这种美丽的短诗,那次邂逅以后,我决定收集更多这样美丽的短诗,——这些短诗,是日本独有的文学形式,叫俳句,或者俳谐。后来,我想好好研究下俳句,于是就读了这本《俳句的魅力:日本名句赏析》。
这本《俳句的魅力》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囊括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俳句,加上注释和赏析里面提及的俳句,大概有300首,可以称之为“俳句300首”了。书里面介绍了许多俳人极其作品,既有开山鼻祖荒木田守武的佳作,也不乏“俳圣”松尾芭蕉的经典之作,还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等大众化俳人的名句。
本书的翻译是郑民钦,翻译的俳句力求神似,同时兼顾形式的美感。一直觉得诗歌最难翻译,因为每种语言都有独特的魅力,转换成另外的语言,中间难免为丧失些趣味。所以,想领略俳句的魅力,精通日文是最好的。实在不能,先通过汉语感受下俳句的魅力,也是可以的。
我个人比较喜欢松尾芭蕉,读这本书的时候,反复读过他的俳句,发现他不愧是俳句的集大成者,俳句非常有个人特色。下面我就来分享下俳句的魅力,以及松尾芭蕉俳句的艺术特色。
俳句:日本民族独特的诗歌俳句是日本文学的独有形式,它是世界上最短的诗,发轫于室町时代(1336-1573)中后期,大概是我国的明清时代。古时候,俳句称为俳谐,公认的鼻祖是山崎宗鉴和荒木田守武,因为是他们将俳句从连歌中分离出来,并且制定了格式,俳句的基本格式有五-七-五,共计三句十七音,句子中必须含有季语,也就是表示季节特征的词语。当然啦,这里的十七音指的是在日文中,翻译成中文后,字数稍有变化。
俳句有三个基本要素:十七音、切字,以及季语,这是俳句的基本格律。十七音是俳句的主要内容,切字就是那些感叹词、助动词等,主要是用来断句、表示语调或者感叹,有点类似中文里面的感叹词。季语,顾名思义,就是表达季节特征的语言,包括季节、动植物、人事、宗教等。季语不仅能表现时令性,还具有美学性。为什么呢?仔细想想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美,春天的繁花,夏天的流萤,秋天的皎月,冬天的白雪,这些意象镶嵌在俳句中,无疑能唤起人的联想,增加艺术美感。
如果以中国的诗词来类比的话,俳句有点像小令,小令就是篇幅短小的词,通常五十八字以内的词称之为小令,我们有《十六字令》,就是整首小令只有十六个字,跟俳句颇为相似。
查资料的时候,我找到一首清代朱彝尊的《十六字令·寻》,意境和俳句也很相似,也非常美。整首小令的内容如下:
“寻,帘外无端堕玉簪。笼灯去,休待落花深。”
俳句在题材上还有个特点,就是很少表现国家、社会等宏大的命题,而是关注个体的感受:或表达自己的情绪,或抒发对生活的感悟,等等。这个和婉约派的宋词有共同之处,宋词多抒发的也是闲愁、思人、悲己等个人情绪。
松尾芭蕉:开创俳句黄金时代松尾芭蕉可以说是俳句的集大成者,在他之前的俳谐,多是应答、游戏之作,缺少文学价值,也难登大雅之堂,松尾芭蕉对俳谐进行了革新,让俳谐能够表达内心,体现审美情趣,更是提出了“风雅之道”的闲寂俳谐理论,大大提高了俳谐的文学性,让俳谐登上大雅之堂,被更多人推崇。
松尾芭蕉的俳句将古典技巧和自由奔放巧妙融合,开创了俳谐的黄金时代,被人尊称为“俳圣”。他收过不少弟子,其中有个弟子给他送了芭蕉,让他种植在居住的地方,所以,他后来以芭蕉作为俳号,世人也喜欢称他为芭蕉翁。他去世以后,“蕉门”俳谐经历过裂变、复兴,江户时代中期的与谢芜村,以及后期的小林一茶,继承了他的衣钵,将俳谐变得更大众化。
浅析:松尾芭蕉俳句的独特魅力《俳句的魅力》这本书涵盖了许多俳人的经典之作,他们的作品各有特色,不过我本人最喜欢松尾芭蕉,我反复读了几遍他的俳句,发现他的俳句有如下几个特色:
一、描述自然景观、日常事物,平淡却有真味
这类俳句有很多,像上文提到的《樱花》“但见樱花开,令人思往事”就是松尾芭蕉的名句。
还有一首《落花》我也很喜欢:“树下肉丝、菜汤上,飘落樱花瓣。”
这意境想想就很美呢。春光明媚,在樱花树下,边赏樱边享受美食,冷不防,樱花飘落到菜汤上,此情此景,真是太有诗意了。
这首描写象潟的俳句,也特别美,明白如话,质朴平淡,却别有韵味。“象潟绰约姿,雨里合欢花带愁,婀娜似西施。”
还有这首“雾里不见富士山,雨中情趣别一番。”细雨、浓雾、富士山,美得就像一幅水墨画,意境悠远,让人流连忘返。这样的俳句有很多,随手翻翻,都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
松尾芭蕉擅长描摹日常事物,日常所见都能入诗,并能够从中挖掘深意,让人回味悠长。
二、诗中贯注禅意,有闲寂之情
芭蕉的俳句有禅意,这跟他本人的经历有关。人至中年的时候,他对自己的成就不太满意,于是从禅宗中寻求慰藉,开始修禅、读书、远足。所以,他的俳句有禅意,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他的《古池塘》就非常有意趣,“古池呀,青蛙跳入水声响。”
看似简单的句子,却意蕴深刻。静悄悄的古池,突然,有青蛙跳入池塘中,静谧的气氛瞬间被打破,整首诗由静转动,“扑通”声随着水面的涟漪荡开去,就像钟声般,余音袅袅,充满禅意。这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意境很相似,闲寂而幽静。
另外,还有首写山中古寺的俳句,也非常别致。“山色静寂透禅院,细听蝉声沁入岩。”山上静悄悄的,寺院也很静谧,蝉声仿佛沁入岩石中,在这种时刻,蝉和岩石融为一体,而芭蕉也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这首俳句的意境,让人联想到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同样的静谧和空灵。
三、刻画羁旅之思,和孤寂心情
松尾芭蕉有近10年的时间在路上,游历过很多地方,写过很多游记散文,比如《奥州小道》、《野曝纪行》等等。在旅途中,难免生出羁旅之思,他有不少俳句描述的就是天涯孤客的羁旅之思。
比如这首《在坚田》,“夜寒落病雁,羁旅独难眠。”写得哀婉孤寂。萧瑟的寒夜,芭蕉独自卧在旅馆的床上,天上有病雁落下,两相对照,感觉更孤寂。这首最后的名句,“羁旅病床箦,梦绕荒野枯”表达的也是旅途上的孤寂凄清。
随手翻翻季语为秋、冬的俳句,这种表现孤寂、羁旅的诗句随处可见。大概是因为秋、冬季节,万物凋零,草木枯萎,更容易让人伤感。这首《寒夜辞》,“寒夜听橹声,击浪回响冰肠断,孤寂泪涕零。”非常有画面感,读起来让人生出恻隐之心。
四、汲取中国古典精华,有汉诗的韵味
松尾芭蕉精通汉文化,在倡导俳谐革新之初,他就曾试图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精华,来创建俳谐的新格调。松尾芭蕉仰慕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人,他曾经给自己取笔名“桃青”,就是在向偶像“李白”致敬,桃青、李白,对仗工整,诙谐有趣。从他的俳句中,可以看到杜甫、白居易和苏轼等人的影子。我随手举几个例子:
他写过《忆老杜》的俳句,“胡须吹西风,谁子叹暮秋?”直接借鉴的杜甫的《白帝城最高楼》中的句子,“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有种悲壮之美。
他有首《马上吟》,“路旁木槿花,马儿吞食它。”俳句的意思很简单,芭蕉骑在马上,马儿吃掉了路边的木槿花,有种对人生无常、命运不测的感叹。白居易的《放言五首 其五》中,曾有“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的句子,芭蕉的《马上吟》跟这首诗有相同的意象,以及相似的主旨。
除此外,他还有“杜鹃声横江水上”的俳句,这首诗中“横”字用得很妙,杜鹃已经飞过,但叫声仍旧不绝于耳,横贯江上。这让人不禁想起苏轼的《前赤壁赋》,里面有“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句子,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鉴于芭蕉对汉文化研究之深,很难说他这句不是从苏轼身上得到的灵感。
除此外,在松尾芭蕉的俳句中,经常可以看到黄粱梦、猿蹄、杜鹃等颇有汉诗韵味的意象。他曾经说过,自己的俳句追求李杜的诗心、白居易的通俗。这从他的俳句中,能够找到不少佐证。
俳句,这种日本民族独特的文学形式,确实有其独特魅力,它描摹美丽的自然事物,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美感,闲时翻阅欣赏一番,不失为一种美的享受。
本文关键词:汉俳与日本俳句的区别是什么,汉俳作品,汉俳与日本俳句的区别在哪,汉俳句式,汉俳与日本俳句的区别。这就是关于《汉俳与日本俳句的区别,浅析松尾芭蕉的俳句艺术特色》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