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稿>正文

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亲情的感人故事(散文,杨富芝《奶奶的故事》)

01-16 互联网 未知 投稿

关于【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亲情的感人故事,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散文|杨富芝《奶奶的故事》

作者:杨富芝

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亲情的感人故事(散文,杨富芝《奶奶的故事》)

(摄影:Ludwig Westermann)

虽然奶奶已去世多年,可每当我回忆起奶奶的过往,仍然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奶奶是个心灵手巧的人,记得小时候,奶奶总是帮别人在鞋面和鞋垫上绣上花。在奶奶家里玩的时候,我发现在她的好几本《毛主席语录集》里都夹着鞋样子,花样子很多。那个时候大家都用手工做活,奶奶做的鞋子很漂亮,很耐穿,街坊四邻的都让奶奶帮忙剪鞋样子。奶奶也给我做过鞋子,她给我做的鞋子既合脚又漂亮,还会给我的鞋子绣上花,同伴们看到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我孩子小的时候,奶奶也给她做了一双猪鞋,左邻右舍的看见了都夸好,问这是谁给做的。

奶奶白天上地干活,晚上就纺线,她还教过我们怎么纺线 。小穗头儿中间鼓,两边尖,奶奶纺得又细又匀称,一样斤数棉絮,奶奶纺的线要多织布。比如,别人纺的线能织一尺布,奶奶的能织一尺二。我们要经过很多程序才能织布,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奶奶帮忙。特别是要在布上面织花样条纹的时候,需要非常明白,一点也不能马虎,当时我负责帮忙在一头挂线,还有一个人在另一头。在宽敞的屋里,地上面从远到近有不同大小的木棍砸到地下,挂线也不能乱挂,因为它关系到织布条纹的样式。奶奶手拿着一根细木棍,根据花样多少在中间连线。奶奶连线时很认真,尽量不说话,因为她怕一走神,把线弄乱。我看着奶奶来回穿梭的身影,很是崇拜。织布的很多程序,我都跟着奶奶学,我们织多了就去集市卖,去换钱贴补家用。奶奶说,她从不大就学着做针线活儿,那个时候,兄弟姐妹多,奶奶不用去地里干活,就在家里做针线活儿。一到过年的时候,她的弟弟妹妹都围着她,每天问自己的鞋有没有做好,衣服有没有做好。奶奶看着他们这渴望的样子,又心疼又着急,黑夜白天地做着针线活,想努力让他们在新年到来之前穿上新衣服。

奶奶总是让家里人穿着非常合体,自己也收拾得非常利索,冬天走亲戚,穿着里外两套衣服,里面穿着大棉袄和小棉袄,外面穿大外套,小外套,不像现在,直接买一个大外套穿上。

奶奶的脚很大,瘦长,那个年代,女人必须要缠脚。大概在七八岁或者更早一些就开始了。实际上就是不让脚生长,即使这样会让骨头变形,即使这样走路时脚会很疼。可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奶奶就会偷偷把裹脚布松开,被她妈妈发现了就要打她,因为奶奶的妈妈害怕脚太大了会找不着好人家。那个时候不看长得丑俊,光看脚的大小,人们都说三寸金莲,脚小就是好人。我们院里就有一位老奶奶,真的是三寸金莲,她的脚非常小,走路也很慢,而且小时候一走路就疼,每次都是扶着墙根儿走的。奶奶说,幸亏共产党过来了,有了新政策,女人不用再裹脚了,从此她们可以白天干活晚上去读书认字。奶奶说共产党真好,毛泽东是个大救星。

院里有人办丧事或者喜事时都需要一个明白人来主持,奶奶总是那个给人家帮忙的人,教给那些年轻人该怎么办事。

冬天很冷,但在那个时候是没有炉子和煤炭的,奶奶就用泥造了一个洗脸盆形状的泥盆,奶奶叫它火盆。等火盆干了以后,奶奶就从灶火里拔上火,或用棒瓤子点上,我们好几个人围在火盆一边,也不点灯,因为当时是用煤油灯,特别贵。大家都把两只手放在火盆边烤着,听奶奶讲故事。奶奶讲起在她小时候,村子里闯入了日本兵,在村子里四处掠夺,吓得人们慌忙逃窜。这些日本人无恶不作,不拿人命当回事,杀人放火,把小孩子穿到刺刀上玩,真是太歹毒了。后来日本人被赶出去了,奶奶结婚后,爷爷跟着村里的年轻男人到前线当后备人员,帮忙运送伤员,奶奶在后方给解放军做鞋纳鞋垫子,让他们能有鞋子穿……讲故事的同时,奶奶时不时地用小铲子按按灰,从中间扒扒火,烧透的棒子瓤露出红艳艳的火光,映在我们的脸上,即使条件不好,我们依然很幸福。

我小时候淋巴结肿大,脸都肿了很高,奶奶在一边照顾我,给我贴膏药,用梳子刮胳膊,守着我打针。她说看到我这样,就想起她去世的孩子。奶奶原来有三个闺女,三个儿子,但是那时候家里穷,孩子生病了没钱治,最后就剩两个儿子。我爸爸当时也病了,给他喝了七壶水才活过来,但最后还是把一只耳朵给烧聋了。

每当奶奶提起这件事,总是愁容满面,非常伤感。奶奶说,那个时候孩子从生下来就穿土布袋。土布袋是个像口袋一样的东西,在里面放上炒热的温度适宜的沙土,把孩子放进去,屎尿都在里面。大人是没空看孩子的,女人生了孩子没几天就下床干活,吃的也不好,那时的条件很差。孩子到会跑的时候不能跟着上地,大人就把孩子就用长带子拴在窗户上,这样孩子自己在家时就不会乱跑或摔到。

奶奶说一定要珍惜生命,她年轻时也经历过很难的时候,可谁也帮不了她,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上天无路,入地没门了。但她还是咬着牙挺过来了,她跟我们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死了也就臭一块地角,又能起什么做用?生命只有一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死都不怕了,还怕什么呢?以后不管遇到什么难事,都不要有轻生的念头,因为我们总会有办法的。”奶奶这些话对我影响很大,我将它们铭记于心。奶奶还教导我们,“办事说话要三思而后行,要听别人说,别抢着说话,等人家说完了你再说。为人要多行善事,人不见天见,举头三尺有神明,会有好报的,当代不报下代报。多与人行方便,做什么事都要留有退路,不可做绝。能饶人处且饶人,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做事要懂得感恩”这是奶奶的做人的准责和处事之道。

每次奶奶有好吃的东西都舍不得自己吃,总留给我们吃,要不就送到邻居家去给老人或者孩子吃。有一次,过完年,正月十几的一天,我和大伯家的妹妹看见奶奶又拿好东西去送人了,就告诉了爷爷。爷爷和奶奶打了一架,气得奶奶要死要活的,也惊动了爸爸妈妈大伯大奶。我妈和大奶我说了我们一顿,说是因为我们两个人挑事,才导致的吵架。那时候不懂事,不知道为什么,直到奶奶去世,我也没有告诉奶奶真相,现在想起来,真的悔不当初。后来长大了,我也明白了奶奶的好。

奶奶的身体一直很健康,院里的老人多,奶奶总是给他们做棉袄,做裤子,做点儿好吃的就给他们端去。有一次我去看奶奶,买了一些好吃的东西去。送出我们大门以后,奶奶就急忙回去了。因为胡同很长,在我们拐弯的时候,我回头时看见奶奶正拿着我们刚买的好东西,去邻居家了。邻居家的奶奶在床上不能动了,眼也瞎了,不能自理,又没有儿女,只有侄子照顾她。但侄子要下地干活,侄媳妇又要看着两个孩子,所以邻居奶奶经常一个人在房间里,于是奶奶经常过去照顾她,给她喂饭。

家里的亲戚很多,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总喜欢在奶奶家吃饭。奶奶不但热情招待,还会在临走时给他们放点好西让他们捎回去。村里有人生孩子,总是把奶奶请去,因为那个年代都是在家生的,医院也很少,而奶奶经验丰富,总是让他们脱离危险,母子平安。那个时候接一个孩子出生很累,要不停给大人按摩,尤其是第一次生孩子的小媳妇们。有一次,由于难产,生产时间比较长,宝宝的脸憋得很紫,也没有了呼吸,奶奶逮住孩子的脚丫,让他头朝下,然后他在后背拍了几巴掌,孩子就哇地一声哭出来了。有的孩子先伸出一只脚,有的先伸出一只手,奶奶说,这都需要先把手或脚送回去,不然大人孩子都会有危险。有的孕妇生产时脐带缠绕宝宝的脖子一圈或两圈,这些都需要方法解决,不然孩子会憋死的。奶奶曾说,在自己生孩子时,爷爷没在家,出去玩了,奶奶就自己生完孩子,把他包裹好,爷爷回来还不知道呢。

记得我的孩子小时候,棉裤是带囤子和棉裤脚一起做,孩子穿着暖和。我不会做,妈妈又没空,奶奶看到我家的孩子,用手在孩子的身上量了几下,没几天就做好了,穿上正好,我真的太佩服她了。奶奶很爱干净,每天屋里都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就连厕所都很干净。等奶奶岁数大了,她不能再自已做饭,就跟着父亲在一起过了。尽管如此,夏天奶奶依然一天一洗澡,衣服也一天一洗,身上一点味也没有。

奶奶活到了九十二岁,去世的时候没有什么征兆,自己自理,早上自己还能小便。她是吃饭以后才不行的,奶奶走得很安详,也没受什么罪。在奶奶下葬的时候,亲戚孝子跪了一大片。秋后太阳当空,略偏西,很暖和,一点风丝也没有,很安静。人们都说奶奶活着的时候总是行好,去世时天这么清朗,真是感动上天。奶奶虽然离开人世已经很久了,但她的音容笑貌,

一举一动,都早已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留在了人们的心里,难以忘却。

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亲情的感人故事(散文,杨富芝《奶奶的故事》)

(摄影:Maksim Goncharenok)

作者简介

杨富芝,山东滨州无棣县人,滨州市诗词会员,无棣诗词学会会员,爱好书画,喜欢写诗。

壹点号一点写作课

2、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亲情的感人故事

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

父亲是个硬汉,他15岁时爷爷就去世了,剩下他和奶奶孤儿寡母。虽然他顶了爷爷的职去厂里当了工人,但家里家外大事小情都落在他单薄的肩上。他变得沉默寡言,一张脸总是冷冰冰的,但他很能干,从最基层的车间做起,一步步往上升当了厂长,后来又调到经贸局当了副局长。他给人的印象总是很冷峻,几乎不近人情。

我不知道他在官场、在单位对人如何,但他对我,冷得就像我不是他的亲生儿子,尤其是他当了厂长后。架子端得可大了,好像我也是他的下属。他从小缺少父爱,那是由于爷爷死了,可是他还活得好好的,却没让我感受到父爱的温暖。

上初中那年,我和同学攀比,想买一块手表,让母亲跟他要钱,他却一言不发。我非常生气。那些天我总转商场,发现一款最便宜的手表,只要35元钱。我想,不要他的钱,我照样能买到。周末,我就去工厂墙外的垃圾堆捡废铁。放学路上,我总是低头用脚踢来踢去,哪怕从土里踢出一个铁螺丝,或者一块破塑料布,也要拾起来,攒多了就去收购站卖。一块两块、几角几分地攒,足有一个学期,才攒足了一块表钱。

戴上了新表,我故意炫耀,x威似的把袖子撸得老高,母亲惊讶地问,“你哪来的表?”我没回答,却偷看父亲的表情,我早就想好了,假如他敢审问我,怀疑我的钱来路不明的话,我就马上像火山爆发一样,倾诉我的辛苦,指责他没有给我父爱。可是他只是看了一眼我的手腕,就没再吭声,我顿时就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

难道当了官的人都这种德行?我可是他惟一的孩子。好多同学的父母不当官,还溺爱他们呢,我怎么了?不爱我也得关心我吧,他就不怕把我逼成小偷?

但这事和后来发生的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使我更领略了他的冷漠。

高考前一年的冬天,我在自己的屋里彻夜苦读,炉火生得很旺,结果,有天夜里我煤气中毒了。当我醒来时,已是第二天清晨,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母亲吓坏了,见我醒来,哭着说,夜里假如不是父亲,我肯定就完了。父亲有失眠的毛病,他辗转反侧睡不着,总觉得我的屋子里动静异常,就让母亲去看,发现我在床上蜷曲着,嘴里发出近乎窒息的憋闷的呼吸,才知道我中了煤气。我后怕地抬头看父亲,发现他在病房门口背对着我,看不到他的表情如何。听说我醒了,他让母亲照顾好我,就去上班了。

我心里的感激瞬间转化成怨恨。哼,还不如让我死了呢,哪有这样冷血的父亲?

第二年,我考上了大学。别的同学都是被父母送去省城的,而我,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学生。却是孤零零一个人坐上火车。望着站台上那些双送别的眼睛,我的眼睛湿了,由于自己的孤单。从那时起,我就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份好工作,再不要回那个没有亲情的家,即使放假,也不要回去。整个大学,我都在勤工俭学,尝尽了人间酸苦,由于父亲每次给我带的钱,只够交学费和维持简单的生活费用,即使买课外书的钱都要靠我自己去挣。

第一个暑假,我真的没回家。十几天后。父亲来省城开会,顺便到学校看我,然后我们出去吃饭,要了两个菜,他还要了一瓶白酒。我问:“你喝酒了?”他一愣,说:“哦,有几年了。”然后我们一个闷头吃莱,一个闷头喝酒。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吃完就拍屁股走人了,那顿饭由我来付账。

毕业了,同学们都在找门路分配,像我上的这种普通高校,学生哪来的回哪去,我只能回到那个小县城。但大家都说,我没问题的,父亲是局长,肯定会给我找个好单位。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不想去企业,只想进机关坐办公室。

我想,即使我不跟他说,这样的大事,他也会主动给张罗吧。可是,最后的结果,他根本就没过问,我被劳动局分进了半死不活的物资公司,还不到一年,下岗的命运就降临到我头上来了。

我对父亲的怨恨更加深了一层,我觉得他肯定有心理疾病,由于自己从小就受苦,从小就失去了父爱,因此也想让我尝尝那种滋味吧。肯定是的。好在我从小就没依赖过他,这种时候,更不能去求他,我不能让他看我的笑话。

不久,我租了一间临街的门面卖电器,一年后挣了些钱,又重新租了更大的门面,扩大到卖摩托车。生意虽然辛苦,但越做越好。这期间,我只记得他来过两次,每次都像领导视察一般背着手转了几圈就走了。他没夸我,只是说了一句:“这不比在机关当个小干部整天喝茶水强吗?”这是我有生以来,惟一听到的他肯定我的话,我心里竟一热,这大概就是那种叫做父爱的感觉吧?可是,这么多年了,我的这种感觉真是太少了。

我的生意越做越大,还雇了好几个雇工,俨然成了一个小老板。可是我知道好景不会太长的,城里类似的店铺如雨后春笋,竞争很厉害。不久,销售出现了滑坡的迹象。就在这时候,父亲来了,他不是来帮我,是来给我添乱的。他当厂长时,和一个老工人有点交情,现在,他退休了,父亲念旧情,想让他在我这混口饭吃。父亲冷着脸说:“你张伯人很实在,你必须给我这个面子。”求人还这种态度?我本想拒绝,但马上心里萌生了一丝快感,他是在求我呀!

张伯的确不错。能吃苦,关键是他有经济头脑,在厂里搞了几十年的供销,有做生意的经验,管理上也很有一套。我让他跑生产厂家,负责进货,逐渐地,我的供货渠道越来越畅通,经营范围也进一步扩大,销售额又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在张伯的提议下,我还投资80万元在新开发的商业区买了一栋商业楼。张伯说,在我们这个小城。做生意的将近一半利润都付了租金,像我这样的大众生意,必须靠做大做强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有了自己的房产,能减少租金成本,让利给顾客,提升竞争力。再说,房产将来还能升值,本身就是一种投资。可是我当时没那么多钱,张伯建议,号召那些雇工投资入股,共同抵御风险,而且他第一个就拿出了10万元。张伯成了我的诸葛亮,使我的事业如日中天。春天,张伯要和老伴去北京定居,给儿子看孙子。我真有些依依不舍,当我提到要把他的股金和分红一起算清时,张伯笑了:“那10万元的股金,是你父亲的,至于分红,我就更不能要了。”我很惊讶,以为自己听错了,听了他的叙述,才如梦初醒。原来,是父亲以张伯的名义给了我钱,那些经营管理上的建议,竟然也是父亲通过张伯传授给我的。

张伯说:“我除了能吃苦,脑子里哪有那么多点子?你父亲才有真本事,当了那么多年厂长,肚子里有货呀。但他不让我告诉你,怕影响你的自立。嗯,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你和你父亲一样有魄力,都是硬汉。”

一席话惊醒梦中人,原来,父亲一直在关注着我!从张伯嘴里,我还知道了一个秘密,父亲是从我中煤气那天开始喝酒的。那天,他和张伯一帮人喝酒,父亲当众哭了:“我差点没有儿子了呀。”张伯说,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声至今还在他耳边回响。

我对父亲几十年的怨恨顷刻化为灰烬。我买了好酒去看父亲,他还没下班,我央求母亲。“软硬兼施”逼她解开了多年来的道道疑团。母亲说,父亲不给我买表,是不想让我从小养成虚荣、攀比的毛病,但一次意外中,他发现我在捡废品,就认定我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而且能为此吃苦的执著性格。甚至,连暑假去省城看我,也是别有答案。母亲说:“他哪里是去开会。他看了你的信,听说你在暑假打工,他想你,又不放心你,才谎称开会去看你的。”桩桩件件,父亲那些不近人情的举动,却都包含着无尽的父爱。

母亲说,父亲从小遭丧父之痛,饱尝人生的艰辛,但也体会到了一个男人必须承担责任、自强不息的甜头,他决定对我狠一点,特别是当了厂长后,他最担心的,是我会因此产生优越感和养尊处优的公子哥习性,更是狠下心来冷漠对我。可是,正是他的冷漠,成就了我今天独立自强的性格,虽屡屡遭受挫折,却从没被挫折摧垮。

原来,父爱一直与我如影随形。父亲是把我当成了一棵树,栽到了人生四季里,栽到了风霜雨雪里,而没有把我娇惯成一株娇嫩的盆花,养在温室。

终于把父亲等回了家,但他依然是一脸冷漠,而我,第一次感觉到了这冷漠的亲切。给父亲倒上一杯酒,所有的感慨也都在这酒中了。父亲久久凝视着我,忽然伸手拔去了我头上早生的一根白发。他只说了一句话:“这些年,你也不容易啊。”

我忍不住哽咽着喊了声:“爸……”泪水瞬间溢出了双眼。

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

我到西北去采访,即将返程的那天早晨,坐在一个只有3平方米的楼梯间里,跟这个做饭的阿姨闲聊。

她在孩子年幼时,丈夫就去世了。她既当爹又当妈地把孩子拉扯大。

十几年后,儿子出息了,大学毕业后进了国防部直属的飞机强度研究所工作,离家几千里。

50多岁的她接下了另一个活儿:为学校的孩子们做饭。活儿很辛苦,每月工资却不足400元。

不远万里,到这个偏僻山村来学习太极拳的外国人很多。他们隔三岔五地来,又隔三岔五地走了。学校这个不懂英文的烧饭阿姨,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个美国学员叫吉姆士,在这里学了一年太极拳。刚来时,天天穿着肥大的短裤晃来晃去,冷风吹得他直打哆嗦。

她看见了,比画着对他说:“我们这里很冷,冬天风很大,你一定要穿长裤。”最后她从家里带来了一条长裤,看着他穿上了,她很高兴。

吉姆士后来用生硬的中文对她说:“阿姨,你就像我的妈妈一样。”

阿姨天天给他们煮饭,大家一起坐在矮小的楼梯间里吃饭。冷的时候,吉姆士还会调皮地把手伸进阿姨的袖子里,暖一暖手。

一年后,吉姆士要回国了,他特地跑到厨房里跟阿姨告别。

这对中外母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泪流满面,久久不愿分开。

“每天做饭给他吃,看着他笨笨地学拳,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她说,“我不管他们是黑皮肤、白皮肤还是黄皮肤,我从来没当他们是外国人。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后来,我从校长那里听说,几乎每一个来这里学拳的外国学员,离开前最重要的事,就是跟烧饭阿姨久久地拥抱。他们用各种不同的语言,对她说:“我爱你,妈妈。”

虽然这个女人其貌不扬,虽然这个故事极其平淡,但我依然为这样一次相遇而庆幸。我记得那一天,屋外的气温低至零下,但是狭小的厨房间里却很温暖。

我记得,她的名字叫妈妈。

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

她一出生就被亲生父母丢弃。一个四十多岁的穷光棍男人将她捡回家。

男人給她起名叫“丫丫”。丫丫5岁的时候,他将自己好一点的衣服改了给她穿。丫丫7岁了,该念书了。他开始帮人做更多的活计为丫丫准备学费。一年后,他把丫丫送进了小学。丫丫的成绩果然很好,班主任“丫丫”不像个名字,就给她起名叫王水仙。

他计划着把女儿送进镇上的中学。为了给她挣够上初中的钱,男人开始砍柴烧炭。不幸的是,他在砍柴的时候摔了一跤,在家里躺了3个多月,最后腿也跛了。这3个月里,水仙放了学就回家给父亲做饭吃,劈柴、洗衣服。那时,她才11岁,艰辛的生活和贫寒的家境令她过早地成熟起来。

第二年,丫丫她考上了初中。学习成绩仍然不错。怕她冷,父亲把家里仅有的两床被子都背到她学校。同寝室的女孩盖的被子是新的,被面也很漂亮。只有她的被子很破旧也很土气。她既担心父亲受冻,又宁愿自己冻死也不想拿出这两床奇丑的被子。但夜里实在是冷,她把被子偷偷拿出来盖上,然后躲在里面默默流泪……

一天,父亲忽然来到学校,他身后跟了一对激动的夫妻,说是水仙的亲生父母。那对夫妇要给她养父两万元钱,但被他拒绝了。养父对水仙说:“他们家条件好,你跟他们走,以后还可以上大学……”

从此,她成了一个富裕家庭千金,名字也改成“李楚楚”。她的房间摆着钢琴和电脑,房间还连着一个小阳台;她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床,床上铺着崭新而漂亮的被子和床单。她被送到了市里最好的学校,平时把父母给她的零用钱攒了起来。她惦记着已经改了称呼的“王叔叔”,惦记着他在冬天有没有一床保暖的被子。

她每到放假就回去看望“王叔叔”,每一次回去,都会轰动整个村子。走的时候,他总是会送她到村口。 父母告诉她,他们是在没有结婚的时候生下了她,不得已丢到了乡下的桥边。很多年后两人结婚了,却一直不能再怀孕了。父母对她是否亲生从来没有怀疑过。直到一天父母带她去注射疫苗,查肝炎抗体的时候,顺便查了一下她的血型。结果表明她根本不可能是他们的孩子。渐渐地,夫妻俩对她明显地冷淡起来。

她开始想念养父。虽然家里穷,但他从来没有嫌弃过自己。

一天,她忽然昏倒在地。被老师送到医院后,父母匆匆赶来。她脑袋里面长了瘤,需要做开颅手术。

父母动了把她送回去的'念头。他们没有告诉她,只是默默地将她载到村子里,找到了她的养父。。

养父什么话也没说,就把她拉进了屋子。他拉着她的手,眼泪就叭叭地淌下来:“闺女,你不是他们的伢,他们不要你,爸爸带你去看病!”

从此,她又开始叫男人“爸爸”。爸爸带着她看病,医生说医疗费用至少要30000元。这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啊!走投无路,他决定去找那对夫妇——当初他们曾那样执意地要塞给他两万元。但是他们的回答是:“如果我们肯给钱,何必还把她送还给你?”

他不肯妥协,日夜坐在那对夫妇门前,对过往的每一个人讲述水仙的命运。为了救女儿的命,他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最终,夫妇俩无可奈何地抛下两万元给他。

加上他的积蓄和乡亲们的帮助,他勉强支付了医药费。由于是良性肿瘤,手术做得很成功。他接女儿回去的时候,村子里放起了鞭炮。

他的背更驼了,腿也更跛了。可她自己开始相信,养父是世上最伟岸的男人。因为他给了她其他人都不曾给予的,她自己曾经也以为并不那么重要的,像那两床被子一样卑贱微薄,却足以温暖一生的爱。

本文关键词:亲情的感人故事50字,亲情的感人故事有哪些,亲情感人故事400字,亲情感人故事1000字,亲情感人故事1000字左右。这就是关于《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亲情的感人故事(散文,杨富芝《奶奶的故事》)》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http://www.029ztxx.com!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